耶穌不單是彌賽亞,在新約中也常稱為“大衛的子孫”(Son of David)。為什麼祂一定要屬於大衛的後裔呢?
早在亞伯拉罕的時代。神就應許亞伯拉罕說:“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創十七:6)這也是聖經第一次預言:以色列民要立國立王,而彌賽亞就要以這樣的君王的身份,向人類顯現。到摩西臨終前,神再一次提示以色列百姓:他們在迦南地立足後,若要立王治國,就當立合神心意的人為王,就是敬畏神,遵守律法,服侍眾民,以神治國的(申十七:14-20)。基於這一個原則,耶和華就在掃羅王失敗之際,命撒母耳去膏大衛為以色列人的王(撒上十六:1-3)。察看人內心的耶和華,深悉大衛是個合祂心意的人選。大衛敬畏神、遵守律法、效忠國家、服事人民的模式,就肯定了自古以來彌賽亞的形象。當大衛正式登上王位,而且從政行事,確實以神的心意為准。耶和華就啟示大衛說:“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七:16)。這個應許中“永遠”的意識,就奠定了“彌賽亞為大衛王的後裔”的預言。從此以後,列代眾先知的預言中,論到等候一位救世主彌賽亞。即是指大衛的一位後裔,而不是什麼自天而降的天神,所以先知們就直接稱祂為“大衛”(耶卅:9),或稱為“大衛的苗裔”(branch 耶卅三:15)。神既與大衛立了誓約,就以大衛為復興以色列的模式。因此,大衛王位的觀念也聯繫到彌賽亞的政治性。不過,舊約先知對彌賽亞預言的重心,仍然是屬宗教信仰性質的。新舊兩約中間的四百年,猶太人要在希臘羅馬的鐵蹄下爭取政治及信仰上的獨立自由,就不得不緊緊抓注“大衛王式的彌賽亞”(Davi-dic Messiah),來作一種富有政治色彩的宗教信仰。提高民族主義的意識,以求民族的自由生存。這種觀念直接影響到耶穌時代的猶太教,甚至影響到使徒時代初期教會的發展。
新約裡的彌賽亞觀始於耶穌基督的家譜。馬太福音開始就說:(按原文的次序勉強重譯)“這一部家譜,就是屬於耶穌基督的,祂是大衛的子孫,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太一:1)這是聲明,耶穌的資格能滿足成為彌賽亞的要求。路加福音的家譜也具有同樣的含義。天使報喜訊給馬利亞:“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祂起名叫耶穌。祂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祂祖大衛的位給祂。”(路一:31-82)這是自古以來猶太女子所盼望的大福,如今臨到馬利亞。她反復思想後就明白她所受的孕是位繼承大衛王位的彌賽亞。在耶穌生平中。當時的宗教領袖都承認彌賽亞是大衛的子孫,只是他們不肯相信耶穌就是這位彌賽亞。然而,當時平民中肯信的,確實把耶穌放在彌賽亞的地位上。那瞎眼的在耶穌後面大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當然是彌賽亞的代稱。迎候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的群眾,高呼和散那時,確實期望耶穌能立刻成立彌賽亞國度,恢復大衛王朝。最後,耶穌被猶太人棄絕,被釘在十字架上。還稱她為“猶太人的王”,這是諷刺祂以大衛子孫的地位自稱為彌賽亞。保羅在羅馬書一開始,就論到所傳的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羅一:3)。約翰在啟示錄中更指明耶穌是“猶太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啟五:5,廿二:16)。這些都極清楚地提醒猶太信徒,他們所信的耶穌基督,因是大衛的後裔,就完全符合猶太人長久所盼望的彌賽亞。
從聖經各處的記載,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也確實是大衛的子孫,對我們今日非猶太人的信徒,也具有莫大的意義。
第一,耶穌是王的身份——祂就是神啟示亞伯拉罕和摩西的君王。祂的王權是永遠的。我們接受耶穌基督的人,主耶穌就住在我們心裡,作主作王。祂會引導保護,秉公行義。在將來的國度裡,我們要與祂同操王權,直到永遠。
第二,基督的神性與人性——祂是神,是神所差來救贖世人的救世主彌賽亞。然而祂必須降世成為人的樣式。這樣祂能體恤人的軟弱,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
第三,神的應許必定應驗——耶和華向大衛的應許,又借眾先知繼續預言。這位“大衛的子孫”,終於在耶穌身上獲得應驗了。並且“彌賽亞為王”,也必應驗在神永遠的國度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