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水溝

 

水溝(Aqueduct)從遠處取水的管道或人工溝渠,通常是靠重力引水;或指跨越谷地或河流,承載管道或水溝的橋樑架構。

在巴勒斯坦,大多數城市都建於有豐富水源之地(以防城被圍困時,水源缺乏)。在基色已發現有古代引水排水的溝渠。居於該地的耶布斯人(按:該地即後來之耶路撒冷),似乎還建有可引雨水進城的水溝(撒下五8)。希西家王在位時,也有所謂「上池的水溝」(王下十八17)。為擺脫亞述人的控制,希西家從俄斐勒山修築了長達1,777呎的水道,將基訓的泉水直引到西羅亞池(賽二十二9-11)。著名的「西羅亞銘刻」對此工程,有詳細的記載。後來,另有兩條水道,一條長13哩,另一條長41哩,供水給耶路撒冷。它們匯合於伯利恆附近,羅馬人建的水庫;水道進城後,再通過地下管道,將水引至城內的聖殿區(參結四十七1;珥三18)。根據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敘述,在新約時期,本丟彼拉多曾從聖殿的庫存中,撥出一些「各耳板」來修築水渠。3座羅馬式的「所羅門池」的修造,很可能也是出於這筆款項。聖經時期靠古代水道供水的城市,還有推羅、撒瑪利亞、該撒利亞(羅馬的巴勒斯坦首府)、耶利哥和小亞細亞的以弗所。羅馬人的水道修築工程,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精美的藝術。亞比阿水道(主前312)長10.3哩;亞諾維圖水道(主前272)長32哩餘,均為地下管道,引水供應羅馬城。羅馬帝國的工程技術,從下列遺跡中仍可見一斑,如:羅馬皇帝卡里古拉始建的革老底亞水道的殘缺拱門、法國尼姆市的加德橋、阿爾及利亞君士坦丁省魯梅爾河上的水道橋、西班牙梅里達市的米拉格羅水道和塞格維亞市長2,700呎的羅馬水道等。另參:「西羅亞池」;「所羅門的水池」。――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溝渠/水溝(Conduit)引水的渠道。原來的希伯來詞可指雨水沖出的溪道(伯三十八25;結三十一4),也可指人挖的溝渠,如以利亞與巴力(迦南的豐產神)的眾先知對抗時,繞聖壇挖掘的溝(王上十八31-38)。希西家在位時,曾挖水道將耶路撒冷城外的基訓泉水引入城內(參王下十八17,二十20;尼二14;賽七3,二十二911,三十六2,按:這幾處中譯均作「池」),然後將泉口封閉,以絕圍兵水源。該水道是在耶布斯人(原耶路撒冷居民)所開一條隧道的基礎上挖掘而成的。疑大衛當年攻打耶路撒冷,即沿該隧道突入城內(撒下五8)。另參:「建築」;「西羅亞池」。――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