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尼祿

 

【尼祿(Nero,主後37-68)】

  原名盧修多米修亞罕奴巴伯,他的生父官至元老兼執政官,早逝;母亞基皮娜是傑馬尼古之女,以富有和貌美稱著於羅馬,改嫁革老丟後,盧修乃為帝裔,易名該撒尼祿革老丟傑馬尼古。
  尼祿登基初期,由專制的母后柄政。當時的羅馬,政治陰謀滿佈,刺殺之事十分普遍。尼祿親政的頭5年,即先後殺了王兄布里坦尼和母后亞基皮娜,後又將妻子奧塔維雅幽禁,旋即加以殺害。
  然而,此期間教會在羅馬卻有蓬勃的發展。使徒保羅在羅馬書最後一章,曾列出長長的信徒名單,此信是主後58年在哥林多寫的。其時保羅尚未入羅馬,但當地已有如此眾多的知名信徒,使人矚目。
  保羅在該撒利亞獄中立狀,欲上訴羅馬皇帝時(徒二十五11),尼祿在位已5年有餘。保羅上訴的動機有二:一是力爭無罪開釋;二是在最高當局面前為福音辯護,爭取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從史料可知,尼祿早年從不理政務,更不必說問案,向來是把御審的要案,委於禁衛軍長官審理;但於62年初,他竟一改舊慣,親自審訊一案件,這種狀態持續多久卻不得而知,所以保羅的案子究竟是否得到了皇帝的親審,實在難加判斷。不過,有一點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無原告出面,恐怕根本不會審訊。然而,從腓立比書一章7節和1214節可知,保羅在寫此信時仍期待著一次審訊。
  主後62年,尼祿的重臣布魯斯辭世。布魯斯執掌禁衛軍,與元老院之辛里加共輔朝政。在尼祿緬於荒嬉酣宴之際,國事卻能依然井井有條,實在是兩位輔臣之功。但布魯斯一死(辛里加於3年後也被迫自殺),則皇帝便更肆無忌憚起來,整日被貪得無厭的佞臣包圍著,將國庫的積存揮霍一盡,財政危機遂接踵而至。尼祿為人狂妄,意欲作救世靖難的雄君,他的救世策略,實際是把善惡顛倒。
  主後64年,羅馬大競技場起火,風助火勢,燒了33夜,使京城大半成了廢墟。著火時,據說尼祿正在城南33哩之遙,他出生的莊園安丟米消閒;聞訊即馳回羅馬組織紓難。也許是因為他名聲太壞之故,當時就有傳言,說縱火者不是別人,正是皇帝自己。
  尼祿卻把羅馬城的基督徒當作代罪羔羊,誣告他們縱火,於是慘遭殺害的基督徒不計其數。使徒彼得在彼得前書四章12節所記,就是指尼祿在位最後數年內,信徒遭受的苦難。尼祿可能是受第二任妻子波比雅的唆擺,把羅馬的焚毀歸咎於基督徒。當時教會的數量日增,信徒日廣,塔西圖的記載曾隱約指出教會信徒的眾多,他記述說:「大批人受到指控,但罪名是『仇恨人類』,卻不是縱火。」
  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羅極可能是在這次大迫害中殉難的。早期教父羅馬的革利免在致哥林多教會的信中(約寫於主後95),提及兩位信心的英雄說:「他們是離我們的時代極近」,無疑,這正是指彼得和保羅這兩位為道獻身的使徒。
  主後66年,該撒利亞發生猶太人革命,尼祿急遣大將維斯帕先馳剿,自己則把國事盡委於提督希王代署,跑到希臘等地去周遊。這時法國、士班雅、北非的各路總督已有不臣之象,他遂途窮自盡,時在主後68年。尼祿一死,該撒猶流一系的帝位,也就宣告完結了

 

尼祿(Nero)主後5468年在位的羅馬皇帝。另參:「該撒/凱撒」。――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