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纺织」 布料和纺织(Cloth, Cloth Manufacturing, Spin)自古以来,布料已是用丝、棉、亚麻、毛等原料制成。由亚麻所织成的麻布、由兽毛(最常见的是羊毛和驼毛)纺成的毛线或压成的毛毡是圣经时代最通用的布料;棉布和丝绸也有所见。最原始的衣被是用兽皮直接缝制而成的。至石器时代,人类已知用羊毛压成粗毡一类的布料。从埃及出土有染成红色和蓝色的毛线球,据考已有4,000年的历史;同时还发现了麻布,据考是埃及第一王朝(主前3100)以前之物。中国于主前3000年左右首创丝织。因此,利用动植物的原料制作衣被的技术是在中国、印度、埃及和近东分别发展起来的。后来随着贸易的开展,纺织技术也广泛地传播和交流。 原料亚麻亚麻在近东广有种植。巴勒斯坦以加利利海周围地区最为盛产。制作方法是先将麻茎收割、结捆、浸于水中,使韧皮纤维与茎分离;然后解捆,在日光下晒干。此例可见于约书亚记二章6节:喇合为解救两名希伯来探子,而令其躲藏在屋顶陈晒的麻秸中。下一步是将从茎上脱下的韧皮纤维梳理成麻丝,以备纺织成麻布。圣经提及亚麻之处有出埃及记九章31节、士师记十五章14节,以及箴言三十一章13节。麻布的质地有多种。供日常衣着用的麻布远逊于制作圣殿饰物和祭司法衣所用的麻布(出二十六1,三十九27)。圣经对祭司内袍、腰带、裹头巾的布料质地虽未述及(出二十八40),但指出其裤子是细麻布制成,由此可以推想祭司的服饰恐怕主要都是细麻布的质地。据出埃及记二十八章8节记载,祭司法衣外的披肩,或称以弗得,是以金、蓝、紫、红等线织成。已知金线是细金属丝拉延而成,但对所谓银线和铜线的情况却言之不详(出二十五3)。国王和贵族穿着细麻布的袍褂,这是尊荣的象征,常人无缘享用。法老立约瑟为埃及宰相时,即披之以细麻布袍(创四十一42)。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曾带有上好的细麻布,后来用以制会幕和法衣的材料均出自此(出二十五4,三十五6)。腓尼基人从埃及进口绣花麻布来作商船的篷帆(结二十七7)。圣经提及麻布之处尚有利未记六章10节、以西结书九章2节、但以理书十章5节,和启示录十五章6节。考主前2000年左右,吾珥的神像都是裹以细麻布的。这种布料当时还十分珍贵,常人未能享用。当时的大庙堂都附设有麻布作坊。麻布在巴比伦和其他若干地区的经济中,地位十分重要。至主前三世纪,埃及的麻布作坊已很发达,麻布出口业也随之大盛。当时的麻布出口中心还有迦巴勒、推罗、贝雷多(即今之贝鲁特)。巴勒斯坦的亚麻纺织虽已不弱,但质量花式尚远逊于腓尼基,所以所罗门建殿时还要请推罗的匠人来制作殿内悬挂的各种麻布饰物(代下二14)。羊毛羊毛是古代近东经济中另一极其重要的纺织原料。从主前2000年吾珥坭版的记载可知,该城豢养上万头的绵羊,剪毛期一日剪羊达数千头之多。城内设有专蓄羊毛的巨大仓库。每于产毛旺季,要于奴工之外加雇女工千人以上,专事纺织,工价用实物支付,有海枣、橄榄油、鱼,大概还有啤酒。在拉吉地区,于剪毛旺季的5个月内,曾有雇织工达6,400人的记录。羊毛的颜色不一,有白、黑、棕、乳黄等色。有时需给羊披裹护衣,以防毛绒受沾染而影响毛色的纯净。古代羊毛的织造准备工作多为家庭作业(箴三十一13;参出三十五25)包括剪、洗、晾、拍(分离纤维、灰尘)、梳、纺这些过程。一家的主妇要负纺线之责,为全家人编织衣服。一般来说,半游牧、养羊的部族多用毛布,而麻布的生产则需有安定久居的生活。所以,古代的日常衣着是毛(毛线衣或毡衣),细麻布则属豪华昂贵的衣料,只有祭司和贵族才能负担。山羊毛和驼毛山羊毛或驼毛制成的布料,质地粗厚,可以御寒防水(出三十五23、26)。贫穷的牧人多穿这种衣服。圣经中泛称之为「麻衣」者实即指此,有时贴肉穿着以示悔罪(尼九1;但九3;太十一21),或示哀伤(创三十七34;撒下三31),或示对奢糜生活的抗议(启十一3)。保罗在狱中传书请提摩太带给他的那件外衣(提后四13),大概就是这种毡衣,可穿可盖,很适合抵御牢房中的苦寒。棉、蚕丝、金线犹太人在被掳期间,必已对棉布有所认识。圣经记波斯王宫所挂的「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似都是棉织品(斯一6)。不过,巴勒斯坦即在被掳后期也未见有种棉的记载,或有棉布的发现。名贵的丝绸是从中国输入的,首先传至安提阿。但罗马时代中东盛行一种野蚕丝织成的粗绸,恐怕是当地的产物。丝绸常是奢华糜费的象征(启十八2)。圣殿中的帘子,大概也属这类昂贵的织物。据以色列早期史所载,那时会幕中的织物也有绣以金线的。这种金线是把金子锤成薄片剪出来的(出三十九3)。古代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富豪所穿的一种绣金袍,是用一种平面稍宽的金线镶边的。在对幼发拉底河畔的杜拉遗址作考古发掘时,即发现了一束古代金线。纺线纤维有易于绞成多股的特性,这使古人产生了纺线的思想。把纤维在指掌之间搓捻成多股的线绳,这要算是最古老的纺线法了。原始纺轮出现极早(约在石器时代),这是一种可抵在大腿上转动的简单工具。圣经时代的纺轮是一个圆杆,一端削尖并刻槽,另一端坠以石、陶、金属块之类的重物,即今所谓纺绽。纤维在细端旋绞成线并缠绕在圆杆上。另用一缠满转纺纤维的细杆来「供料」,此物称为「拉线杆」。今日所见的最古纺绽是主前四千年代之物,发现于埃及的拿加大。在苏默古城吾珥和拉加斯的遗址,也发现了大量石制和陶制的纺绽。纱线可再纺以增加其股数。据犹太传统说圣殿最内的一道幔帘就是用24股和72股之纱线织成的。律法规定,不可把不同质地的纱线混合,这固然有从织物本身质料考虑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出于宗教上对「纯洁」的关注(申二十二9-11)。织布「织」就是将纬线与绑在织架上的经线交织成织物。将几副木橛固定在某处,再将纺好的线齐整地绑在木橛之间,这就是最原始的织机。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曾先后出现过3种不同类型的织机,即:平卧式织机,双桁立式织机和悬经式织机。简单地说,平卧式织机就是一副带木橛的横梁,使用时将木橛就地一插即成一副可绑经线的平行木。游牧部族织用之极便:安营时可随遇而织,拔营时将未织就的织物卷在横梁上便可起程。用此机者先是以织补法编织,后来发明了「综片」,可用来控制奇偶经线,遂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大利拉将参孙的头发用纬线编织起来(士十六13、14),似即使用平卧式织机。圣经其他几处的记载,似也指这一类型的织机(撒上二19;王下二十三7;箴三十一21-24;徒九39)。双桁立式织机以一个直立的矩形木框作经线的撑架,为了使经线(尤其是长经)绑紧,有时还需加一道横梁。这种织机大概是叙利亚或巴勒斯坦的产物。旧约有数处提及「机轴」即指此机的横梁(撒上十七7;撒下二十一19;代上十一23,二十5)。悬经式织机也是一立式木架,经纱悬于上桁架,下端坠以经绽使纱绑紧,织作是由上而下地进行。从近东古邑的许多遗址都有这种织机使用的陶质经绽出土,多为主前3000至2500年间之物。古希腊似仅用此式织机,在主前六世纪的希腊古瓶图案上常有绘画。使用这种织机者必须站立操作,这是悬式织机的一大缺点。旧约时代装饰会幕和院内的各种织物已相当讲究,足见织作技术已有一定水平。分隔圣院的帷子长达50码,幅宽2码(这大概是当时的标准幅宽;参出二十七9-18)。会幕的幔子(出二十六31)和门帘(出二十六36)有蓝、紫、朱红各色,显然是用麻布织成或绣成的。耶稣穿的那种束腰外衣是用整块布缝裁的,在领口或衣繸织边,因为该处是最易磨损的部位。如果在窄机上织这种布,则要分作3块衣料了。麻布纤维既韧且长,可以纺成极细的纱,织成极薄的布。织麻布时互相交织的经纱和纬纱之数不必尽同,往往是4条经纱配3条或更少的纬纱,因为帛之承重力竖向较横向为大之故。竖条花纹在古织机上轻易可作,但其他花纹则较少见。棉纤维短,较不易织,且棉条过湿易弯曲,织前需几经梳整。织棉布多用平卧式织机。毛纤维长且呈鳞状,织幅可以很宽,但需加意拉紧经纱以防胀大。古代织毛纤维时,有时织入彩色镶边来构成各种图案。丝纤维滑而长,虽较短纤维易织,但需防止脱位。后来利用一种特殊的空位技术才克服了这个问题,遂能织出薄如蝉翼的丝织物。染色古代染料也有动物性和植物性两种。红染料多取自一种昆虫;紫染料主要取自一种称作紫贝的软件动物。地中海东岸盛产紫贝,尤以推罗为着,故该城染织业发达极早(结二十七1-3、16)。紫染最名贵,在古代中东为王公贵冑的专用色。使徒行传十六章14节记述一位女基督徒吕底亚(欧洲最先归信基督的信徒)就是专营紫染业的富商。黄染料取自红花的花瓣和花蕊。橘黄取自藏红花的柱头,叙利亚和埃及多种此花。绿染料是用其他色料调配而成。希腊时代,米所波大米地区多种植一种叫作菘蓝的植物(十字花科),主要是供制靛蓝用的。槐蓝长于叙利亚和埃及,也是重要的染料作物。从古代壁画和陶器图案上常可见到染坊所用的一种大染缸。在巴勒斯坦许多古城的遗址中找到漂染作坊的遗迹,其中即有上说的那种染缸。HazelW.Perkin另参:「漂染」;「服饰」;「工商业」。――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