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家谱

 

家谱(Genealogy)家族世系的记录和考究。追查某国家、部族、家庭或个人以往的祖先。古代世界中,希伯来人并非唯一注重编纂保存家谱的民族,苏默人远在主前3000年已有帝王谱详列米所波大米的早期领袖。据巴比伦的记录,「儿子」一词往往意指「后裔」。埃及特哈加王(主前685)称呼那位距他1,200年前的西努色三世为「父」。希腊人和罗马人亦保存家谱资料。但在近东的古代文学之中,圣经的家谱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创世记及历代志上一至九章尤其独特。内容这样广博的家谱记录,直到伊斯兰时代的早期才再出现。甚至现代,闪族部落像阿拉伯游牧民族仍然锐意查究家谱,一个阿拉伯人能够准确地追溯1015代,历数百年的祖先名字,是并不罕见的事。所用的词汇「家谱」一词作名词用,只在旧约出现过1次(尼七5),该处提及被掳期结束时跟所罗巴伯回耶路撒的人登记。同一字的动词用法见于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共20次。用于创世记和旧约其他地方的词语:「某某人的后代」或「后代的记录」也表达相同意思。新约的同义词载于提摩太前书一章4节、提多书三章9节(「家谱」)以及马太福音一章1节──那处提及耶稣基督的「家谱」。记录家谱的目的在古以色列,保存家谱记录十分重要,并且有些实际的目的。神应许赐一地给亚伯拉罕及其子孙,故需存留家谱以订定和保持所得之地域;家谱记录可作继承祖先产业证件的合法;此外,也必须以家谱维持由摩西律法树立世代相传的祭司制度。在约瑟夫的时代,每个祭司都要拿出证据来证明他的族系。保存家谱记录的另一大原因,乃建立并巩固大卫世系在犹大的皇室继位权。弥赛亚来自大卫一家的信念,使这记录更形重要。这些家族资料的其他用途,包括按家族指派军事职责(民一23)。出埃及时的扎营和行军队伍,都是根据支派和家族来分派的(二217,十1-28)。神的祝福也由一人传给他的后代(创二十七)。为了保存纯种的以色列人(申七1-4,二十三1-8),完整的家族记录是必须的证件,被掳归回期间尤其如此。以斯拉及尼希米坚持种族纯正,要从民众之中清除外族(拉二59-63,十9-44;尼十三23-28),表明族系纯一的文字证物变得必要;被掳后人们编纂家谱的兴趣益发浓厚。普遍来说,家系只追查族中男性,甚少提及女性(例:创十一29的撒拉和密迦,二十二23的利百加,以及民二十六33至二十七11所述西罗非哈女儿的产业继承权)。

圣经中的主要家谱名单旧约的家谱资料主要来自创世记、民数记、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历代志上下(记载了圣经中最多的家谱资料)、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新约中只有马太福音第一章和路加福音第三章记载了耶稣基督的族谱,它们同时列载了自亚当至基督的家谱。根据历史时段来排列,圣经中主要族谱名单如下:洪水泛滥之前此时期共有3个族谱。第一组名单见于创世记四章17-22节,追录该隐7代后人,并说明某些职业和工艺行业的起源。第二组名单是创世记四章2526节,记述亚当后人塞特的子孙,塞特敬虔忠于神,与该隐的不敬虔子孙成了强烈的对比。第三组名单在创世记五章1-32节(参代上一1-4),追溯亚当后嗣由塞特至洪水时期挪亚及其儿子。由挪亚至亚伯拉罕创世记十章1-32节(参代上一4-23)通常被称为「列国表」,列举继挪亚儿子(闪、含和雅弗)后各国名单。创世记十一章10-27节(参代上一24-27)自闪的后裔查究至亚伯拉罕时期,而创世记十一章27-30节(参创二十二20-24)亦列出亚伯拉罕兄弟拿鹤之子嗣。自亚伯拉罕至下埃及的后代亚伯拉罕跟夏甲、撒拉和基土拉的子孙名字,详载于创世记十六章15节、二十一章1-3节和二十五章1-4节(亚拉伯人被列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创世记十九章3738节藉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把摩押人和亚扪人跟亚伯拉罕连系起来。这时期一段非常重要的家谱资料就是雅各的后代名单,详载了十二支派创立者的家系、出生背景及定名(创二十九31至三十24,三十五16-20)。以扫被列为以东人的祖先;以东人的后裔出自他的3位妻子(创二十六34,三十六1-43;代上一35-54)。雅各进入埃及时的家族成员共70人,名单见于创世记四十六章1-27节(参出六14-16;民二十六1-51;代上二至八)。流便、西缅和利未家族首领的部分名单列于出埃及记六章14-25节;记录该族谱的主因乃定立亚伦和摩西为利未支派成员。由出埃及至征服迦南出埃及后,当各支派仍在旷野,曾进行一次核点民数,计算以色列人的总数(民一4-54,二2-33),并同一时期编纂亚伦的家谱,又另外算出利未支族的人口(民三1-39)。侦察迦南地的十二探子及其隶属支派名单,记于民数记十三章4-16节,其中的重要人物乃迦勒及约书亚。旷野末期民中再作点核,总数约与40年前的人数相若(二十六4-51,57-62)。距应许之地不远时,又列出分地的各支派代表名单(三十四16-29)。士师时期士师时期只存很少的实用家谱资料,该段历史记载不同的士师事迹,而非按照家谱记录的格式。路得记四章18-22节所载大卫祖先的资料则属例外(参代上二9-15)。君王时期整个君王时期历时400多年,此时惟独关连大卫家谱的记录具有深远意义,他的后裔追溯及20位登基的犹大君王,直至国家于主前586年陷入巴比伦手中(王上、下;参代上十一1至代下三十六21)。大卫子孙的名单在撒下三章2-5节和五章14-16节有所详述(参代上三1-9,十四4-7)。他的勇士就是精锐分子,名单列于撒下二十三章8-39节(参代上十一10-47)。他在洗革拉征召的战士,记于历代志上十二章1-22节。当约柜搬进耶路撒冷时,同行的乐师及守门人等众名单见于历代志上十五章1-24节(参代上十六5,撒下六)。历代志上二十三至二十七章述及国家的政治及宗教组织,包括利未人、祭司、歌手、守门的人和其他皇室官员及军长。虽然所罗门王朝在文学上甚为蓬勃,但这段时期所保留的族谱只有所罗门诸臣及十二官吏的家谱记录(王上四1-19)。先知的族谱,则追溯至4代祖先(番一1)。

被掳归回时期被掳归回期间,由于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努力,族谱的保存可说得到全力的推行,因为两位领袖坚持维持种族纯正,从民中清除异邦人,随所罗巴伯归回的被掳者名单则记录在以斯拉记二章1-70节(参尼七6-73,也可见同一名单)。以斯拉记八章1-20节亦列出随以斯拉归回的人名。以斯拉个人的家谱亦有记载(七1-5)。另有一名单写下与外邦女子通婚的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者和其他以色列人(拉十18-44)。尼希米记八章4-7节录载当以斯拉公读律法时,辅助他的利未人及其他人。尼希米亦保留一份参与立约仪式的人名单(尼十1-27),也记下住在耶路撒冷及其他城市等人的名字(3-36节)。他特别重视祭司的职事,遍载随所罗巴伯归回的祭司及利未人的名单(十二1-9)、自耶书亚至押杜亚的大祭司姓名(10-11节)、祭司家族族长名单(12-21节),任职大祭司以下的利未人和守门者名单(22-26节),及重建耶路撒冷城墙后献礼时出席的族长和祭司之名(31-42节)。

最后一个必须提及的族谱是自亚当至扫罗的家系(代上一至九),乃圣经族谱资料中篇幅最长的。佚名的历代志作者(有些人认为是以斯拉),在主前400年收集资料时,从众多记录和文件中,将此家谱适当地纳入被掳后编纂的族谱中。撰谱的目的似乎是保持复国后子民的纯正血统,坚持要遵行神的律法,国家才会兴旺。新约时期新约中有影响力的家谱,只有在马太福音一章1-17节和路加福音三章23-38节中的耶稣基督家谱。F.B.Huey,Jr.另参:「耶稣基督的家谱」。――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