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历代志上」 历代志上、下(Chronicles,BooksofFirstandSecond)旧约书名,分上下两书,记载大卫及其后继者在犹大地为王的历史。历代志是圣经中最被忽视的史书,因为它大部分的材料在撒母耳记上、下及列王纪上、下等早出的经书中,已有记载;此外,有14章经文只开列名表(代上一至九,二十三至二十七),其余各章虽记叙历史,但其枯燥乏味也无异于那些名表。其实,从严格的学术观点来看,历代志上、下不可算是历史著述,而近乎古代近东王朝史官常用的一种排年纪事的记录,只记每年重要大事,其宣传性往往重于作详实的记录。历代志的记载是有选择性的,略去了某些史实,却又详载某些事迹,书中所记只是以色列史中经挑选的一部分。很多人批评该书所记历史不可靠,主要是对该书的性质缺乏了解所致。历代志上、下是从神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的角度,来对以色列民生活中的某些事件作思辩性的解释,不可纯以历史视之。显然,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记载历代君王的兴衰始末,而是要从特定的宗教立场来对这些历史事件作出解释。作者在希伯来圣经中,历代志本无上、下书之分,作者及写作年代也均不详。犹太教法典他勒目记述,以斯拉撰写「他的书和历代志,记明历代谱系,自远祖至他自己为止」。许多学者便以此为据,断定历代志是以斯拉所作。但这观点并未获得一致的认同,所以至今对于该书的作者和成书的年代,仍有争论。历代志作者向有「年代史编者」之称,这个名称似乎在肯定他是一位史家。他可能是一位文士、祭司或利未人。作者的身分必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王宫和圣殿的档案枢要,因为文内常提及各王的官方记录(代上九1,二十七24;代下十六11,二十34,二十五26,二十七7,二十八26,三十二32,三十三18,三十五27,三十六8),以及先知的记录(代上二十九29;代下九29,十二15,十三22,二十34,二十六22,三十二32,三十三19)。至于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3书作者同是一人之说,虽有显迹可引,但均非确证,尚不能以为定论。例如:历代志最后两节与以斯拉记最先3节雷同;而3书的语言和文学风格极为相似;并且3书的神学重点,都在恢复圣殿威仪和崇拜制度,且关注族谱;这些都是有力的线索。希伯来圣经以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为一书,且置于历代志前,而历代志则位居希伯来圣经各书之末。真确程度历代志(按:本文在叙述中只作为一书)的内容性质及材料,与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记载似有歧异,故受到相当多的学术批评。历代志的歧异可分3方面,略举如下。第一是数字的歧异如撒母耳记下记大卫三十勇士之一次杀敌800人(二十三8),而历代志上却记为300人(十一11);如撒母耳记下记大卫擒琐巴王哈大底谢马兵1,700,步兵20,000(八3-4);而历代志上却记为马兵7,000,步兵20,000,外加战车1,000(十八3-4);如列王纪下记犹大王亚哈谢登基时年22(八26),而历代志下却记其登基之年为42岁(二十二2),竟有20年之差。总的来说,历代志的数字多偏高。如历代志上二十一章5节记以色列男丁总数为110万,犹大的男丁为47万(较撒下二十四9所记的80万和50万已有很大的夸张);再如所罗门圣殿前殿高达120肘,即相当于180呎(代下三4);又如历代志下十三章3节记犹大士兵40万,以色列士兵80万,一战之下以色列兵阵亡50万(代下十三17);又如历代志下十四章9节记古实王率大军100万,战车300辆来攻打犹大。考究这些数字夸大的原因,可能是传抄之讹;也可能是作者用庞大的数字为喻,以极言兵力之盛;也有可能只是估计。学者们力图找出合理可信的解释,惟尚未能回答所有难题。福音派学者暂时将这些谬误看作是圣经作者人性一面的证明,却不会对其属天来源有所亏损。第二是神学上的歧异不妨举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撒母耳记下二十四章1节记述神因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派人去作全民的核点;而历代志上二十一章1节却说「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大卫之发起核点民数,一个说是出于神的激动,一个则说是出于魔鬼的激动。第三是史实上的歧异撒母耳记下八章13节「大卫在盐谷击杀了以东一万八千人」;而历代志上十八章12节则记以东人是大卫的外甥亚比筛所杀。据撒母耳记下二十一章19节载,伊勒哈难杀了迦特人歌利亚,而历代志上二十章5节则记伊勒哈难所斩者,是歌利亚的兄弟拉哈米(在这一点上,多数学者以为历代志保持了经文原貌)。另有一史实上的歧异,则更为明显。试比较以下两段经文。列王纪上二十二章48、49节载犹大王约沙法造船,欲派人往俄斐运取黄金,但船未及出港即毁于以旬迦别;该处又记以色列王亚哈谢曾拟派人随船同往,而被约沙法拒绝了。但历代志下二十章35-37节则记二王拟往他施贸易而合伙造船于以旬迦别,一先知预言神必因亚哈谢与恶人交好而毁其船,事果应验。两处记载都一致地说约沙法于以旬迦别建船,并且船在离港前被毁;但从现有的经文版本来看,实难断定二王是否有交好之事。 再比较历代志下十六章1节和列王纪上十六章6-8节,在南北两王在位的年代上,更可见出歧异。历代志载犹大王亚撒36年,以色列王巴沙欲攻犹大,欲修坚城拉玛。而据列王纪载,犹大王亚撒36年,巴沙早已不在世了;列王纪上十六章6-8节记述巴沙既死,其子以拉继位,那时才是亚撒26年。过去学者对历代志的真确可信,持异议的居多,但经过近年来的研究,不少人对历代志竟刮目相看了。考古发掘的物证在许多方面,说明历代志的记载是信实可靠的;而在另一些方面却也表明,历代志的歧异多只属表面上。若事实的全部得见天日,其余的问题当也迎刃而解,满足持平公正的学者的要求。写作年代历代志成书的准确年代已不可考。鉴于该书结尾载有波斯王古列的诏令(释于巴比伦的犹太俘虏归回故土,重建家园),可知其写作年代应不早于发布诏书的年代,即主前538年。另若假定历代志和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确是出于一人笔下,那么其成书年代当不会早于尼希米返抵耶路撒冷的那年,即主前444年。我们还可根据历代志和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所载家谱作进一步推算。历代志家谱所列的最后一位宗裔是阿拿尼(代上三10-24);他是所罗巴伯率众返乡后的大卫第六代孙,算起来应是主前400年左右。历代志的语言已可以肯定是被掳后时期的希伯来语。文中已出现「达利克」一词(波斯金币名,见于代上二十九7),但尚不见希腊词语的踪迹,这说明其成书年代肯定是在波斯帝国的中后时期(主前538-331)。另于旧约以后时期的希伯来语中,常见有midrash一词,是指一种对经文作注释或注解的文体(和合本作「传」或「史」),旧约中则仅见于历代志(代下十三22,二十四27),可算是该词的最早用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历代志的写作年代,大致限定在主前400年左右。 历史背景那是波斯统治时期的犹大。古列下诏之后,许多犹太人便从巴比伦陆续返归耶路撒冷。他们重修圣殿,一心等待着弥赛亚时代的来临。但是接踵而至的大旱、饥荒、贫困、道德沦丧、灵性颓糜种种现象,使人们企盼之心冷漠了。在政治上,犹大是波斯的属国,波斯的统治犹固若金汤,没有一点松懈的迹象;所以光复大卫王国的可能性尚十分渺茫。在政治上既无恢复大卫王国的希望,那么这些主前四世纪的犹太人该如何理解历史,以及他们在神的计划中的地位呢?生当其时的历代志作者从神与大卫所立的约中,找到了解释历史的钥匙。历代志上前十章渐渐引进大卫;十一至十九章详述大卫的统治。全书提及摩西之名凡31次,提及大卫之名则超过250次。大卫计划建殿,从设计到集资俱亲理其事;又规定一切典章制度、圣职分派,从利未人、歌手、门卫的人选,到祭司等级的划定,也都是大卫一手擘划。大卫规定了圣殿崇拜制度,这对历代志作者及其同代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总的来说,以色列在波斯统治下的一段历史大多是沉默的,无论其他的旧约材料还是考古发掘中,都鲜有所见。当然,考古挖掘尚在进行中,更多的证物尚可得于未来。缘起和目的历代志的作者必是身居耶路撒冷,为那里的犹太人而写下本书的。书中提及耶路撒冷之处凡240次,提及犹大国之处凡225次;惟对北国以色列和以色列各王却绝少提及,作者的爱憎好恶已十分明显。另有两段文字也分明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以色列的态度,其一为:「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代下十19);其二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曾立盐约,将以色列国永远赐给大卫和他的子孙,你们不知道吗?」(代下十三5)作者希望以色列民看见神是统御万有的至高的君王,他记述大卫的宣认:「耶和华啊,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你的;凡天上的地下的都是你的;国度也是你的,并且你为至高,为万有之首。丰富尊荣都从你而来,你也治理万物。在你手里有大能大力,使人尊大强盛都出于你。」(代上二十九11、12)历代志成书于被掳归回时期,目的是透过早期的历史,强调神权政治的重大意义。这神权政治是神特为被掳归回时期的犹大所设计的社会组织形式,使他们成为一个宗教性而非世俗性的社会群体,以神所选定的祭司来代替君主(神选定的祭司与那些堕落的祭司正相对立。在被掳前时期,以色列民道德和灵性沦丧,那些败坏的祭司实难辞其咎)。被掳归回的犹大国民要作圣洁的子民,而非怀有政治和民族野心的国民。因此,作者要求劫后复归的犹太人信守摩西约法,惟此方能蒙神恩惠,昌盛不衰。犹太人历经被掳之劫,除去了他们的污秽,仍为神的选民,正面临着一个履行西乃约法的新机会。作者反复强调天谴神惩是绝不可幸免的。他还强调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要遵规守法,使神的品格清楚地显现在其民的身上。作者从每一历史事件上,都看到了有神大能的手在擘划左右,叛逆者无不受惩罚,悔罪者无不蒙恩惠。他也看到经数十年被掳之后的遗民,正是大卫家的属灵宗裔。他呼吁被掳后的民众谨守西乃的义,涤净被掳前悖逆的罪孽,一心领受神的祝福。作者也告诫犹太人要认识神的权能,告诉他们惟有信神方能「立稳」,惟有信神的先知,方能万事亨通(代下二十20)。他一再强调耶路撒冷的重要,说那是神选定的敬拜之所(代下五,六)。凡圣殿、祭司、利未人、歌手、门卫,无一不是经神选定的(代上二十八9)。圣殿是他们祈求而必得应允之所(代下六19至七3)。内容和教导历代志的内容大体可划分如下:谱系(代上一至九);大卫执政(代上十至二十九);所罗门执政(代下一至九);犹大列王(代下十至三十六);被掳与归回(代下三十六22、23)。在行文上,作者没有采用直接教诲的方式,所以读者要善于从叙事中归纳出教训。统贯历代志的主导思想,就是高举神的伟大、权能和独一无二。历代志上二十九章11、12两节很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思想,宣告天地万物皆属于神,祂是万有的主。 其他章节也表达同样的思想。例如,亚述王西拿基立率军入犹大境,兵围耶路撒冷;犹大王希西家就召集百姓,勉励他们不必畏惧来势汹汹的敌人,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他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代下三十二7、8)历代志反复强调以色列神是独一无二的宇宙真神。历代志上十六章25、26节引用诗篇九十六篇4、5节的话:「因耶和华为大,当受极大的赞美;他在万神之上,当受敬畏。外邦的神都属虚无,惟独耶和华创造诸天。」作者也引用大卫和所罗门的话说,除耶和华神之外绝无他神存在(代上十七20;代下六14)。历代志指出:「我们的神至大,超乎诸神」(代下二5);历代志下三十二章是表明耶和华真神与「列国诸神」根本区别的圣经名篇。西拿基立在围困耶路撒冷时,曾对以色列民说:「你们倚靠甚么,还在耶路撒冷受困呢?」(代下三十二10)又说:「所以你们不要叫希西家这样欺哄诱惑你们,也不要信他,因为没有一国一邦的神能救自己的民脱离我手和我列祖的手,何况你们的神更不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代下三十二15)在亚述王的观念里,「论耶路撒冷的神,如同论世上人手所造的神一样。」(代下三十二19)但神终于拯救了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城民,而西拿基立却遭到了惩罚(代下三十二21、22)。作者多次申明以色列的神,也是列邦的主宰(代上十七21;代下二十6)。他指出神是掌管历史发展的。神引以色列民出埃及,将迦南人逐出了巴勒斯坦(代上十七21;代下六5,二十7)。历史上那些看似奇怪的事,无一不是出于神的安排(代下二十二7)。作者讲述犹大诸王与外邦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指出胜败得失无不取决于神(代上十13、14,十八6;代下十二2,十三15,二十15,二十一11-14,二十四18,二十八1、5、6、19)。历代志作者认为神是坚守信约的神(代下六14),是正直公义的神(代下十二6),因此世间的审判者也必须是诚实公正的(代下十九7)。作者指出,一国或个人违抗神意而能顺遂者是绝未之有(代下二十四20);悖逆神者必一败涂地,脱离神者必软弱无力(代上二十九14;代下二十12)。作者不仅指出神的独一、公义和权能的,他还要使人看到神的伟大智慧。神是「察验人心,喜悦正直」的(代上二十九17)。所罗门王悉心向神祈祷说:「求你从天上你的居所垂听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代下六30;参三十二31)神的权能虽然统管天地,神的智慧虽然察验人心,但世人无论男女,都可自由选择是否尊奉神。历代志对这两种人都有所记述。遵神意行事的便得亨通,逆神意的便必败无疑,即使是贵为君王也不例外。作者详载了3个犹大君王的故事,即约沙法、希西家和约西亚。3位都是伟大的改革家,都被誉为遵从神意的,但在晚期也都因违逆神意而惹神发怒。约沙法与北国的恶君联盟(代下二十35、37);希西家款待巴比伦的来使,结果神离开他(代下三十二31);约西亚则拒不听神藉法老尼哥所传的话,而招杀身之祸(代下三十五21-24)。作者相信人皆有罪(代下六36),俱应全心全意地忏悔(代下六38)。历代志下七章14节可以说是全本圣经中,最为突出的劝人忏悔的经文之一。历代志的另一主题为圣殿的重要;圣殿乃是人神相晤之所。历代志所记几乎都离不开圣殿。的确,对于活在主前四世纪波斯人统治下的耶路撒冷人来说,圣殿礼拜实在有极重大的意义。作者强调一个真正的敬拜群体和崇拜制度的重要。敬拜是作者对神的根本态度,耶和华是唯一值得敬拜、赞美的神。历代志下二十九章20-30节描述了一次崇拜的经过。希西家王命祭司代全体以色列民献燔祭和赎罪祭。利未人和祭司分班站立,手持钹、瑟、琴、号,「燔祭一献,就唱赞美耶和华的歌,用号,并用以色列王大卫的乐器相和。会众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号的吹号,如此直到燔祭献完了」(代下二十九27-29)。历代志作者不是狭隘的种族主义者和律法主义者。他总是呼吁北国的人民回到圣殿来敬拜耶和华神(代上十三2;代下十一16,三十1)。神甚至利用异教君王尼哥向犹大的明君约西亚代传神的旨意(代下三十五22);又如波斯王古列也遵神的旨意释放了俘虏(代下三十六23)。作者还以赞赏的态度,记载了希西家王如何允许北国众民(有些是未经自洁的),来耶路撒冷遵守逾越节。他记述希西家的话说:「凡专心寻求神,就是耶和华──他列祖之神的,虽不照着圣所洁凈之礼自洁,求至善的耶和华也饶恕他。」(代下三十18、19)RalphL.Smith另参:「列王纪上、下」;「王,王权」;「旧约年代学」;「以色列史」。――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