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约拿书」提要 壹、书名 本书描述先知约拿如何抗命欲逃往他施、在鱼腹中悔改祷告、遵旨往尼尼微传道、却不满神后悔不施刑罚。众信本书的作者就是先知约拿本人,故本着小先知书的惯例,以作者「约拿」为书名。这名的原文字义是「鸽子」,意指「我所亲爱的」(参歌二14;五2;六9)。「鸽子」的含意又是探寻平安,正如挪亚放鸽子飞出方舟,直到能确定地上的水都退了一样(参创八8~12),所以本书的内容就是在描述神向世人传扬和平的福音。 贰、作者 本书作者是迦特希弗人亚米太的儿子先知约拿(参一1;王下十四25)。他是一位真实的人物,因为主耶稣曾提到他(参太十二39~41;十六4;路十一29~30,32)。 迦特希弗是在拿撒勒以北约三公里的一个城市,它原是属于西布伦支派的加利利地。文士和法利赛人说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参约七52),表示在他们的心目中不承认约拿是一个先知。 然而约拿的确是北国以色列的一个出名的先知,曾经预言以色列人的疆界将会收复,并且所说的预言果真在耶罗波安二世年间应验(参王下十四25)。 根据犹太人的传说,约拿就是撒勒法寡妇的儿子,曾被先知以利亚从死里救活(参王上十七17~24),后来跟随以利亚作了先知的门徒。但此传说并无确实的证据。约拿大约是在主前第九世纪中叶到第八世纪,继先知以利沙之后,与俄巴底亚和约珥同一时代。 从主耶稣的话可知,约拿乃是一位伟大的先知(参太十二41),因为他在本书中的经历,其主要部分正是预表主耶稣基督: (一)他生在加利利的西布伦南部的一个小镇名叫迦特希弗(参书十九10~13),正如主耶稣降生在加利利的拿撒勒,两地相距仅约三公里。 (二)他和主耶稣一样,未受家乡本地人的重视(参约一46),以致被认为加利利从未出过先知(参约七52),换句话说,他们不承认约拿是一个先知。 (三)他奉神差遣到亚述国的首府尼尼微去传扬福音(参一2;三2),正如主耶稣因被以色列人弃绝,被迫转向外邦人(参太二十三37;徒一8)。 (四)他愿意牺牲自己,以拯救别人,叫水手们将他抛在海中(参一12),正如主耶稣不从十字架上下来(参太二十七40~41),目的就是为着拯救世人。 (五)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参一17),正如主耶稣在地里头三日三夜(参太十二40)。就着这方面来说,先知约拿正是预表主耶稣的死而复活。 (六)他奉神差遣去向尼尼微人传扬神的「话」(参三2),而主耶稣自己就是「神的话」,祂是「话成肉身」(参约一1原文)。 约拿不仅预表主耶稣基督,他也预表神的子民以色列人(在某些方面也预表基督徒): (一)约拿是神所拣选的仆人;以色列人也是神所拣选的仆人(参赛四十四1)。 (二)约拿被召往外邦作见证;以色列人也受神的使命在列邦中作见证,使万民得福(参创二十八14)。 (三)约拿先是违背神,没有完成神的使命;以色列人亦然,没有满足神的愿望(参罗十一11)。 (四)约拿受神的惩戒,被投在海里;以色列人也受神的管教,被投在列国的海里,亦即被掳分散在列国。 (五)约拿的生命在大鱼的腹中被神保守;以色列人在列国中也得神的保守。 (六)约拿悔改;将来以色列人也要悔改(参罗十一26)。 (七)约拿从大鱼腹中出来;以色列人也要从列国归回(参摩九14;俄20)。 (八)约拿顺服,在外邦人中完成神的使命;以色列人在国度时代中也要见证神,完成当初神的使命。 叁、写作时地 本书中所提到的尼尼微王,并没有清楚指明当时在位的王是谁(参三6)。而根据亚述国的历史,它曾经一度雄踞世界霸主之位,但在撒缦以色三世(主前859~824在位)之后长达八十年间,国势一蹶不振,后被巴比伦所吞灭。 传统相信,约拿作工并书写本书的时间,应在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第二在位(主前790~749年)之前(参王下十四25)。综合上述事实,较合理的推论,应当在主前824年以后,主前790年以前,当时亚述国日薄西山,举国在惶惶不安的气氛笼罩之下,较有可能立即接受约拿所传悔改之道。 至于书写本书的地点,应当是在约拿往返尼尼微城途中,或从尼尼微回来之后在以色列国境。 肆、主旨要义 神不仅是以色列人的神,并且也是万国万民的神。因此,祂爱全人类,愿意万人都悔改得救,然而犹太人本着他们狭窄的民族观念,对外邦人具有排拒的心态,这也是本书中先知约拿起初不肯遵神命去尼尼微宣道的原因。经过神安排环境事物,先知悔改后遵命前去,结果尼尼微人上下一体披麻蒙灰,免去灭亡。最后,记述神和先知约拿的对话,表明神以怜悯为怀,不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神都一视同仁,这也为我们外邦人能够在新约时代蒙恩得救,铺下美好的根基。 伍、写本书的动机 书写本书的目的,主要乃在表明三件事:(1)神的公义和慈爱,一体对待犹太人和外邦人,凡得罪神者就被刑罚,肯悔改者就能蒙恩;(2)神既创造了万有,当然祂也能调动万事万物,为爱神的人效力;(3)神对祂所呼召、献身事奉神的人,逐步带领并成全,使他们能为神所用。 陆、本书的重要性 本书的主题是神的救恩,显示神恩广大,救恩的对像遍及全人类,藉本书得以扩大我们的心胸,一面为自己能够蒙恩得救,献上由衷的感谢,另一面也当以神的心为怀,对人不可有差别待遇。又因本书所记载神的作为特多,领悟神无时无刻不在作工,故我们在任何环境和心境之中,都能被本书中的神所提醒,祂正顾念并引导我们。凡是信徒和事奉神的人,都可从本书得到启示与教训,因此得与神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柒、本书的特点 本书的特点如下: (一)本书是一本非常独特的先知书,表面看似一卷先知约拿个人的工作记事书,实际上是预表主耶稣死而复活的经历,以及救恩临及外邦人。 (二)本书充满反讽式的描述,例如:(1)先知是为神说话的仆人,理应率先听从神的话,但约拿却想逃避神的差遣(参一2~3);(2)不认识真神的外邦人水手在祷告,而约拿却在底舱沉睡(参一5);(3)先知理当鼓励别人祷告神,却被外邦人船主劝告他求神(参一6);(4)神息怒不降灾,却反而惹约拿发怒(参三10;四1)。 (三)本书中处处都显明神是创造万物的主宰,风浪、大鱼、蓖麻、虫子、炎热的东风、日头等大自然和生物都听从祂的安排与调度(参一4,15,17;二10;四6,7,8)。 (四)本书中先知约拿的传道信息非常简单,按原文仅说了短短的六个希伯来文字(参三4),结果效果绝佳,人人都离开恶道(参三10)。 (五)本书是一本预言书,但全书却仅有一句预言,并且预言没有应验(参三4,10)。 (六)本书是圣经中唯一的一卷记载了神的仆人敢于向神发怒,却没被神惩罚,反而耐心地向他解释,使他明白神的心意(参四1,4,9~11)。 (七)本书以先知约拿为例子,表明一般传道人和信徒的毛病,就是看自己的信用和荣耀过于神的心意(参四1~3,11)。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本书中所记载先知约拿在鱼腹中三日三夜的神迹,仅在新约《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两卷福音书中提到(参太十二39~40;十六4;路十一29~30)。主耶稣亲口引述这件神迹,且给予很高的评价。 不过,这件神迹所隐含的属灵意义──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救赎,以及尼尼微人的悔改得救──救恩及于包括外邦人在内的全人类,这两个救恩的原理原则,在全部六十六卷圣经中均可发掘出来。 玖、钥节 「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区,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一1~2) 「救恩出于耶和华。」(二9) 「约拿进城走了一日,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拿三4) 「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四2) 「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约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四10~11) 拾、钥字 「安排」(一17;四6,7,8);「哀求,求告,恳求,祷告,呼求」(一5,6,14,14;二1,2,2,7;三8) 拾壹、内容大纲 【约拿奉神差遣向外邦人传道】 一、约拿逃避神的差遣(一1~17) 二、约拿在鱼腹中悔改祷告神(二1~10) 三、约拿遵命往尼尼微传道(三1~10) 四、约拿因神不降灾而发怒(四1~11)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约拿书注解》 约拿书(Jonah,Bookof)在旧约书卷的传统排列里,约拿书是小先知书的第五卷。本书是一个记叙文体,而不是一连串的先知预言。本书记述约拿违背神命、不往神指示的地方去传道的经历。书中几件不寻常的事件,成为解释本书时争论的中心。作者传统认为本书由亚米太的儿子约拿所写,约拿是耶罗波安二世在任时一位极有影响力的先知(王下十四25)。本书形容约拿是一个极端的爱国者,他那狭隘的爱国主义使他背叛的旨意,不愿意看见从前的敌国接受神的赦罪。本书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可见于神对约拿那排外之态度的责备(拿四6-11)。耶稣用了约拿的两个经历,作为祂给祂那世代的记号。约拿在大鱼腹中度过了3日3夜,被用来模拟耶稣之死亡和复活(太十二38-41)。此外,耶稣又借着尼尼微人对约拿信息的积极响应,来责备祂那世代中许多不相信祂的人(路十一32)。真确性约拿书中不平常的情节,使学者对其性质有不同的看法。不单是约拿被大鱼所吞的故事使许多人认为本书带有寓言的性质,尼尼微人的悔改(拿三5)也被看为极不可能的事。一些杰出的圣经学者都拥护本书的真实性。这些学者的基本进路是反驳那些否定本书之历史性的人,并因耶稣引用书中的预言,又因早期犹太传统的说法,给本书的真实性提出正面的证据。否定本书之真实性的人,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尼尼微王」(三6)的说法似乎并不准确,因为尼尼微只是亚述的首都。当代的人均称亚述的君王为亚述王;(2)书中用了过去时态来描述尼尼微城(三3),似乎显示本书在较后的日期写成,这与传统对本书作者的看法不吻合;(3)书中以极夸张的用词来形容尼尼微城的面积(三3);(4)尼尼微人集体悔改的事迹欠缺历史的支持;(5)一个人似乎不可能像书中描述般,在鱼腹逗留那么长的时间。关于「尼尼微王」的说法,我们应留意旧约也有类似的表达方法。以色列王亚哈被称为「撒玛利亚王」(王上二十一1),叙利亚王便哈达也曾被称为「大马色王」(代下二十四23)。因此,「尼尼微王」的称谓并不是一个破例。以过去时态来描述尼尼微城,可能只因为作者用了一般简单的叙事时式,来描述约拿在那里说预言时该城的面积。对于尼尼微城的面积(「三日的路程」),可能显示人走过整个尼尼微行政区──包括其市郊──所需的时间。我们不应看尼尼微人的悔改为集体归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约拿书描述尼尼微人是因约拿宣告尼尼微必倾覆而悔改(拿三4)。虽然世俗历史并没有记载这样一件事情,但有证据显示他们这种反应是有可能的。尼尼微城在不足10年内(主前765-759),经历了一次日全蚀和两次严重的天灾。我们可以理解,尼尼微的居民可能已有足够的准备,去接受约拿先知这位以不寻常方式来临的人所传讲的信息。还应注意的一点是,亚述王亚大得尼拉力三世只敬奉尼波神。若约拿是在他在位时(主前810-783)作先知传道,则约拿所传讲的犹太一神主义,在当时被接受的程度可能比一般人预期外邦社会所接受的为高。牲畜在约拿传道以后也参与全国的悔改行动(三7、8),在历史中并非不曾出现。历史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次类似的事件,发生于波斯帝国中。构成最大问题的事件,反而是约拿在鱼腹中的经历。解经者常指出,大多数鲸鱼的咽喉,都不能容纳一个人通过。但书中没有说把约拿吞下的是一条鲸鱼,只记载是一条大鱼(一17)。不过,抹香鲸却是可以吞下像人那么大的物体。过去有不少鲸鱼吞人的例子。虽然其中许多可能被视为怪诞,但完全未加以客观批评便否定这些事件,也是不对的(这些经历的其中一个有趣的记述,可见于《普林斯敦神学杂志》第25期,1927年,页636)。我们不应看约拿在鱼腹中的经历是绝对没有可能的。神在历史中的作为就经常带来不平常或神迹性的事件。约拿书中所存在的困难,使许多人认为它是一个预言性的比喻,而不是一件历史事实。最常见的解释是约拿书表达了神所关怀的,是普世的人。在这解释中,犹太人那排外的民族主义便遭斥责。有些人认为这种心胸狭窄的态度,正好反映本书是被掳归回后的作品,当时以色列人仍痛恨先前那些掳掠他们的人。上述看法出现了好几个问题。虽然旧约中有不少比喻,但没有一个像约拿书的篇幅那样长。再者,比喻中的主要人物,是象征对这比喻的主要教训有影响的人、物或概念;支持这看法的人,却很难说明约拿被大鱼所吞的故事,如何引出比喻的中心信息。另一种解释方法是看本书为一个篇幅较长的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其中的基本人物是要象征或解释真实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事物。它的意义通常是明显的,或由作者加以解释。在旧约里,寓言是一种简短的文体,用以增强宣告的力量。约拿书似乎不能归入此类文体中。它是叙事式的记载,其中的人物、对象和事件并没有赋予明显的意义。根据上述提出的普遍论点,学者似乎并不能给予足够的理由,去否定约拿书的历史性。耶稣引述约拿书的记载时,似乎暗示祂也接受其真确性。写作年代约拿若是列王纪下十四章25节所指的亚米太的儿子,本书便应写于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在位的时候(主前793-753)。那么,约拿便是在以色列的白银时代(主前八世纪)传道的先知之一。那些认为本书并非由约拿所作的人,对其写作年代有不同的说法,由尼尼微被毁后,至进入被掳归回时期的说法皆有。 背景考古学家在尼尼微古城进行发掘时,发现了许多任务艺品和文学作品,显示尼尼微城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文化中心。在亚述王国中期,尼尼微城大大扩展了,并成为一个行政中心。一些势力庞大的亚述王都以尼尼微为首都,在那里治理全国。位于尼尼微以南的迦拉比尼尼微细小得多,却住了近7万人。约拿书所描述庞大的尼尼微人口,似乎颇切合这资料。写作目的约拿书之写作目的,是指出神的恩典并非只赐给希伯来人,这教训是在本书一个戏剧性的高潮中道出。约拿自怜地哀悼那给他遮荫的蓖麻树在烈日下枯萎了。神把约拿对小树的怜惜,跟祂对数以万计尼尼微人之关怀,作出强烈的对比。本书清楚显示,神的怜悯并非只怜悯约拿时代的希伯来人,乃是每个悔改的人。即使以色列的敌人,也可尝到神的怜悯。内容提要一至二章约拿书一开首是耶和华给先知约拿的命令,神指示他向尼尼微城的人传道。约拿并不愿意前往尼尼微,因为他知道尼尼微人会悔改。这样,他便是向他所憎恨的亚述人宣告神的怜悯,有违他的立埸。因此,他在约帕乘船逃走,愚蠢地避开神。他上了一艘前往他施的船。他施位于西班牙南部一个腓尼基殖民地。在古代的地中海世界里,是约拿向西面逃走的一个最远的地方(一1-3)。然而,神不会容让祂的仆人悖逆祂而不加惩戒(一4-16)。神管教约拿是出于祂的爱。管教的计划由神所命令的暴风开始(一4)。船上的水手在可怕的狂风中,都忙于各自向他们的神祇呼求,并把沉重的货物抛进海里(一5)。在这一切扰嚷中,约拿只在船舱里沉沉大睡(一5)。船上的水手仍不知道约拿才是问题真正的症结。船长还唤醒约拿,叫他向自己的神祈祷,求祂在这暴风中施行拯救(一6)。众水手见祈求也无效,便实行抽签,盼找出是谁惹怒那带来暴风的神(一7);制出来的签显示约拿是罪魁祸首(一7)。那些水手想知道带来风暴的神是谁,并且为何这样做。约拿的证供简单而扼要:「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一9)众水手问约拿,他们应怎样对待他,因为海浪愈发翻腾(一11)。船长先前曾叫约拿祈祷,否则他们便会灭亡。现在约拿却表示祷告并不奏效(一12)。他于是叫众人把他抛进海中。水手们经过一番努力,仍然不能靠岸,终于顺从约拿的要求(一13、15)。约拿被抛进海中,风浪就止息了。这经历使全船的人都敬畏耶和华,并向祂献祭和许愿(一16)。神在约拿身上施行的刑罚尚未完结,因为祂预备了一条大鱼,把约拿吞下(一17)。约拿在鱼腹中3日3夜(一17;参太十二38-41),他向神祈祷(二1),神也听见他的祷告(二7、8)。约拿的获释使他重新奉献给神(二9)。约拿的祷告反映他对诗篇有很深的认识(参诗三8,五7,十八4-19,三十2、3,三十一6、22,三十九9,四十二6、7,五十九17,六十九1、2,一二○1,一四二3,一四四2)。神最终应允约拿的祷告,让他有机会履行他的使命和誓言。大鱼遂把约拿吐在岸边的旱地上(拿二10)。三至四章本书第二部分由三章1节开始。作者把注意力转向神如何对待尼尼微城(三1至四11)。约拿因不顺从神而向神忏悔,他悔改的行动,便是遵从神的吩咐,向尼尼微宣告神的信息(三1-4)。他甫抵尼尼微,便用了一整天去宣告神的信息。约拿告诉尼尼微城的居民,他们还有40日的时间(三4),但他们显然立刻作出响应,因为作者并没有记载约拿走遍全城所需的另外两天路程。众民与王都披麻禁食悔改(三5、6)。尼尼微王私下悔改了,又遍告全城的人一起悔改,强烈地表示他对神之信息的响应(三7-9)。神对约拿先前不愿执行使命及其后嫉妒之态度加以谴责(三10至四11)。神接纳尼尼微的悔改,以致约拿心生埋怨(四1-3)。他不久前才背诵诗篇,在祷告中赞美神(二1-9),现在却转为苦毒的埋怨。约拿再次向神祷告(四2),说出他起初不愿接受差遣的原因。他知道神的本性是慈爱和愿意饶恕人,他却因这慈爱和饶恕惠及他本国的敌人而深感愤怒。约拿愚蠢地放纵自己,宁愿求神取去他的命,也不愿看见神在尼尼微人中施行拯救(四3)。神已向尼尼微显示祂的怜悯,祂也再次以实例和教导向约拿彰显祂的慈怜(四4-11)。神微声的询问:「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四4)这必定触及了约拿内心的深处。但先知宁愿走到尼尼微东面,在临时的遮荫处闹别扭(四5)。神在祂用以对付约拿的各种大自然事物中,再加上蓖麻树(一种叶子很大的植物,四6)。这个供约拿遮荫的地方使他大大喜乐。但神安排一条虫子摧毁了这蓖麻树(四7)。神再安排炎热的东风使空气变得干燥,温度升高,令约拿愈加痛苦(四8)。约拿又再次向神求死。神再问约拿:「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四9)神以例证来叫这位迟钝的先知明白。然而,约拿的反应却更激烈(四9)。约拿十分激动,因为这蓖麻纵使并非他亲手所造,但对他个人造成了影响(四10)。耶和华创造了人,耶和华关怀尼尼微人。难道这位伟大的创造者无权为尼尼微城与其中12万人,以及所有牲畜之存亡而激动吗(四11)?约拿希望蓖麻得以保存,神更希望蓖麻得以存留。ThomasE.McComiskey另参:「约拿」;「预言」;「先知,女先知」;「以色列史」。――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