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预言」 预言(Prophecy)从一组希腊字演变出来的术语,这组字在无宗教背景的希腊文中,是指「说话」、「宣告」、「公布」等。然而,在圣经的希腊文里,这些词语常带有一种含义,就是在神的默示下说话、宣告,或公布一些事情。旧约中的预言预言的性质预言与占卜很接近;两者都是决定未来或未知之事,或确定神在某事情上的旨意的途径。然而,占卜所用的方法跟预言有天渊之别。占卜可以说是决定未知或未来事物的艺术或科学,方法是仔细观察和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某些现象。一些较典型的占卜形式(全都曾在旧约中提及)有:过阴、交鬼(询问一些已死去的人)、解梦、制签、观星(解释天体之移动),以及观肝(解释祭牲肝脏的纹理)。多半占卜的形式在旧约中都是明明禁止的(申十八9-14;王下二十三24)。圣经没有明明禁止,同时又常见于旧约中的两种占卜方法是掣签和解梦。箴言十六章33节说:「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料想这就是掣签的使用。掣签的事常见于旧约(书七14;撒上十20-21,十六8-10;参徒一26),祭司所用的乌陵和土明显然是一种掣签的占卜法(撒上十四41、42)。有些占卜法是观察和解释一些自然的现象(观星、观肝),另一些占卜法则是基于一些人为的现象(掣签)。因此,占卜包含一种技巧,加上一种解说的知识。另一方面,预言有时称为神谕的预言,或直觉的预言,是基于先知直接得来的灵感,这种灵感可能是透过异梦、异象,又或是真接而无须转达的启示。先知受默示的形式旧约中提及先知受默示的性质,其中最清晰和最重要的陈述可见于民数记十二章6-8节:耶和华说:「你们且听我的话: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象。」这段经文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先知受默示的一些重要见解:(1)摩西的先知恩赐是独特的,惟有他可直接从神得着启示;(2)一般来说,先知的启示是从异梦或异象中领受的;(3)先知启示的内容并非经常完全清晰,预言有时是模糊的。摩西自称是先知(申十八15),这自称有神来证实(十八18),申命记末段的作者也重申这事实(三十四10-12):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耶和华打发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仆,并他的全地,行各样神迹奇事,又在以色列众人眼前显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这里再一次强调摩西与神之间独特的关系,同时更加上一个全新的成分:摩西所行的神迹奇事被视为他的先知职责的一部分。以色列先知──其中摩西是最突出的榜样──并非只传达神所默示的话语,同时也能借着神的能力行异能。先知启示之本质的另一方面,可见于申命记十八章18节:「我(神)必在他们弟兄中间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像你(摩西)。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虽然这段经文之所以受人注意,是因为耶稣就是那「像摩西的先知」,祂来是要应验这预言(徒三22,七37),但这预言在历史上最先应验的,似乎是在历代带领着以色列的众先知身上,从约书亚至玛拉基。「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是指神默示的过程,并且使人想起旧约先知说预言的常用公式:「耶和华的话临到(某某先知)」(王上十九9;撒上十五10;撒下二十四11;拿一1;该一1,二1、20;亚七1、8,八1)。一个真先知是述说(或重述)神所告诉他的话(参出七12,四16,其中指亚伦在法老面前作摩西的「先知」)。 因此,先知受默示的主要形式包括直接的会面、异梦和异象。摩西的受默示是独特的,在以色列预言历史中并没有再发生。摩西这独特的默示使五经有特别的地位──在犹太教中占据中心的位置。异梦是古代世界常有的默示形式,不过希腊比古代以色列较尊重这受感形式。圣经中启示性的梦分为两大类:(1)意义明显的梦;(2)带象征意义的梦,这一类通常需要请专家来解梦。正常情况下两种异梦都包含影像和声音两元素。在那些意义自明的梦境里,通常有一个非自然界的人物(神或天使)显现在做梦者面前,并直接跟他讲话。这类异梦的典型例子可见于创世记二十章3、6-7各节,三十一章11-13节,三十一章24节;列王纪上三章5-15节;马太福音一章20-23节,二章13、19-20节;使徒行传二十七章23-24节。创世记二十章3节是一个极佳的例子:「夜间,神来,在梦中对亚比米勒说:『你是个死人哪!因为你取了那女人来;她原是别人的妻子。』」启示性的梦境经常都带有象征性的成分,需要加以解释。旧约中两位伟大的解梦专家是约瑟和但以理;但以理明显是一位先知。约瑟自己作了两个含象征意义的梦(创三十七5-11),也有足够的明显意义,以致其兄长和父亲都可以实时明白其中的含义。酒政、膳长(创四十1-19)及法老(四十一1-36)的梦则较为复杂,约瑟在神的帮助下才能给他们解明。但以理之能够解释尼布甲尼撒的梦也同样是出于神(但二25-45,四4-27)。约瑟和但以理都指出他们能够解梦,并不是因为自己精明,而是完全出于神(创四十8,四十一16、25;但二27-30;参四9)。虽然提到先知默示的形式时,异梦和异象几乎可以交替使用(珥二28),但事实上,除了但以理之外,异梦在旧约先知的启示中,显得一点也不重要。假先知说他们透过异梦得着启示,耶利米却攻击他们(耶二十三27、28、32,二十九8、9)。耶利米书,像申命记一样,对更直接的先知默示有较高的评价,正如我们在耶利米书二十三章28节所见:「得梦的先知可以说那梦;得我话的人可以诚实讲说我的话。糠秕怎能与麦子比较呢?这是耶和华说的。」像申命记十八章18节一样,耶利米书所支持的,是神亲自把祂的话放在先知口中的那一种先知默示。先知默示中最具特色的是异象(民十二6,二十四4、6;何十二10)。传统(写圣经正典)的先知所经历的启示性异象并不限于眼见的现象,同时也包括听见声音。先知以赛亚在以赛亚书一章1节形容整本先知书是一个「异象」(和合本译作「默示」):「当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得默示(即「异象」),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但就在下一节,以赛亚便呼唤天地要听,「因为耶和华说」。阿摩司书一章1节也相仿:「提哥亚牧人中的阿摩司得默示(即异象)论以色列」。以色列预言与异象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从一个较古老的用词「先见」反映出来,「先见」就是后来称为「先知」的人(撒上九9)。「先见」是指一个人「看见」一些向其他人隐藏的事。先见与先知两词实质上是同义词(摩七12)。撒母耳被称为先见(撒上九11、18、19;代上九22,二十六28,二十九29),迦得(撒下二十四11,这节经文称迦得为「先知……就是大卫的先见」;代上二十一9)和阿摩司(摩七12)亦然。先知见异象的经验中,有一点是异常重要的,就是先知会参与天上的议会。耶利米谴责假先知时说:「他们若是站在我的会中,就必使我的百姓听我的话」(耶二十三22),又说:「有谁站在耶和华的会中,得以听见并会悟他的话呢?」(二十三18)先知这些话,暗示了真先知曾透过异象,出席神的议会,并在那里得听见神的话。创世记一章26节,约伯记一章6-12节和二章1-6节等经文所提及的天上的议会,给描绘为一个天使和其他超自然界的存在者之集会,他们来到神的宝座前,一同商讨一些将要在地上发生的事。音拉的儿子米该雅──一位主前九世纪的先知,活跃于以色列王亚哈在位期间──曾在列王纪上二十二章19-22节描述这类异象:米该雅说:「你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他左右。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亚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阵亡呢?』这个就这样说,那个就那样说。随后有一个神灵出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说:『我去引诱他。』耶和华问他说:『你用甚么方法呢?』他说:『我去,要在他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耶和华说:『这样,你必能引诱他,你去如此行吧!』」在这有关异象罕见的解释中,先知似乎就在现场,无意中听到会中的讨论(参赛六1-5;林后十二2-4;启四1);这是他无伪的话之来源,是从神那里来的。然而,通常圣经都甚少提及先知启示的性质,只是含糊地说:「耶和华的话临到……」。在这等情况下,我们可假设那是透过异象而得的启示。旧约先知的类型一﹒颠狂的(受感的)先知所有预言,无论圣经内的或圣经外的,都预设先知要不是拥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就是被这种能力附着。这种能力会导致许多不同类型的外显行为。这种通常称为「受感」说预言的现象,似乎在主前十三世纪希伯来人还未到达迦南地之前,已在那地出现。圣经首次提及以色列中有人受感说预言的经文,是撒母耳记上十章5-13节(主前十一世纪),这种现象至少持续至主前六世纪(耶二十九26)。以色列中这种受感说预言的情况似乎在王国时期之前及王国时期的早期较盛行;主前八世纪之后,则甚少证据支持这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受感的先知进入一个恍惚或迷幻的境界。乐器通常被用来引进这种颠狂状态,如瑟、鼓、笛和琴等(撒上十5)。在巴力的先知中,鞭打自己是另一种导致迷幻的方法(王上十八28、29)。这种进入迷幻境界的行动通常是由一群的先知一起进行的(撒上十5),着迷的状态是传染性的。扫罗遇见一队正在受感的先知时,神的灵也感动他,他便受感说预言(十10-13);扫罗后来所差遣的使者也一而再地遇到这情况(十九20-22)。其后,扫罗也说预言,而他这精神恍惚的行为可见于撒母耳记上十九章24节:「他就脱了衣服,在撒母耳面前受感说话,一昼一夜,露体躺卧。」以色列王约兰要求以利沙说预言时,以利沙首先要他找一位乐师来,「弹琴的时候,耶和华的灵就降在以利沙身上」(王下三15)。受感的先知通常是一些先知组织的成员,称为「先知门徒」(王下二3、5、7、15;王上二十35;摩七14)。这些先知团体由一些首领如撒母耳(撒上十九20、24)和以利沙(王下四38,六22)带领着;首领可能拥有「父」的名衔(王下二12,六21,十三14)。受感的先知跟邱坛崇拜有密切的关系(撒上九19,十5)。这些先知群体常受聘于君王,作朝廷的先知。朝廷先知似乎定期会作一些占卜;他们并不是使用先知的恩赐去预测未来,而是意图影响未来事件的结果(民二十二5、6;王上十八19,二十二10-12;王下三15)。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曾尝试使用模仿的方法来保证西哈的胜利(王上二十二11):「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抵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因此,受感的先知可以是祭仪的先知、朝廷的先知,或预言艺术中的自由开业者。受感的先知有两个独特的记号:(1)他们使用和控制迷幻或精神恍惚的状态;(2)有说预言的能力,通常是基于要求,较少是自发的。人若想求问耶和华有关失物(撒上九3-10)、战争之结果(王上二十二6)和疾病的结果(王下一2)等事情,通常会询问这些先知。受感的先知为数甚多。耶洗别供养了450个巴力先知,和400个亚舍拉先知(王上十八19),跟随以利沙的先知则有50个(王下二7)。俄巴底曾在耶洗别手中救出100个耶和华的先知,并让他们匿藏起来(王上十八3、4)。二﹒祭仪的先知在以色列历史里,先知的数目一直都与某些圣所,尤其是耶路撒冷的圣殿有关。祭仪的先知就是那些在圣所工作,并藉以养生的先知。虽然自由先知也常选择与某些圣所的宗教生活建立关系,并可能利用礼仪的形式来宣讲他们的预言,但根据严格的定义,他们不算是祭仪的先知。以赛亚奉差遣的异象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产生(赛六1-13)。阿摩司虽生于犹大,却前往伯特利的圣所说预言(摩七10-13)。耶利米跟耶路撒冷的圣殿及其中的祭司和先知有密切的关系(耶二十八1、5)。虽然如此,以赛亚、阿摩司和耶利米都不可能被看为祭仪的先知。先知与宗教祭仪的结合是源于王国之前受感先知的传统。在主前十一世纪,撒母耳是祭司又是先知(撒上二18-20,三1、19-21),正如主前第六世纪,以西结也兼任祭司和先知(结一3)。在历代志上二十五章1-8节,我们发现一大群在圣殿供职的先知,他们「弹琴、鼓瑟、敲钹」来说预言(代上二十五1)。这里乐器的使用,不像撒母耳记上十章5节,并非为进入迷幻状态,而是为预言的唱颂伴奏。旧约中仍存留的预言大多数是用诗歌形式完成的。近期的研究显示,许多诗篇的部分或全部是出自祭仪先知之手(诗二,六,十二,二十,二十一,三十一,四十五,五十,六十,七十二,七十五,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五,八十七,八十九,九十一,九十五,一○八,一一○)。好几位正典中的写作先知似乎都是祭仪的先知,包括那鸿、约珥和玛拉基。哈该和撒迦利亚对圣殿重建的关注,使许多人认为他们是祭仪的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结所反对的许多假先知似乎都是在耶路撒冷圣殿供职的人。当然不是所有祭仪的先知都是假先知,但他们必定都面对很大的引诱,要迁就圣殿的掌权人和君王的心意来说预言,许多祭仪的先知都经不起这诱惑。祭仪先知的信息似乎一致都是应许神的拯救要来(耶二十三16、17;结十三10-12),自由先知像以赛亚、耶利米和阿摩司,则以谴责和宣讲审判的信息而知名。在古代以色列中,要分辨真先知和假先知是一件困难的事。其中也有一些评估先知和预言的标准:(1)预言必须与五经中的惯例和传统一致(申十三1-5,十八20;赛八20;参罗十二6);(2)先知只可说耶和华所吩咐的话(申十八20);(3)真预言会在历史中得到证实(申十八21-22;耶二十八8、9)。三﹒自由先知古典的(写正典的)旧约先知,除了上述「祭仪的先知」中所列出的几位外,全都是自由的先知。自由的先知就是不在圣所供职,也不是靠预言维生的人;此外,自由先知自觉是奉神差遣去履行先知的任务。没有证据支持祭仪的先知也有奉差遣的经历。自由先知的第一人──也是写先知书的人──是提哥亚的阿摩司,事奉的时期是在主前760年上下的10年之内,然而,自由先知的历史可远溯王国时期之前。撒母耳、以利亚和以利沙是属于较早期的先知,他们虽然偶尔也参与不同的敬拜活动,但他们的预言却具备自由先知的基本特色:(1)往来不受限制;(2)讲说预言不是基于人的请求;(3)预言以责骂和宣告审判为其特色。自由先知并不是改革家或革命家,他们主要是为呼召以色列人重拾他们违犯了或忽视了的五经传统。当以色列人违反圣约的态度变得明显而严重时,这些先知就更形活跃。故此,他们的言论是充满了责备和谩骂的,他们预言灾难,呼召以色列人回转,较少宣告救恩和祝福。自由先知并非只是预言灾难的先知,因为他们向以色列人传讲的信息,也经常应许有最终的救恩与复和,藉此安慰以色列人。祭仪的先知可以依赖他们在宗教体系中的职权,来支持他们预言的权威和合法性,但自由先知却没有这种稳妥的地位。故此自由先知并不倚靠从宗教体系而来的权威,他们所倚赖的是神直接的差遣。自由先知的一些前人如摩西(出三1至四17)、撒母耳(撒上三2-14)和以利沙(王下二9-14),也曾经历神直接的差遣。 旧约中先知受差遣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神直接向一个人发出呼召,他若不接受这呼召,神也透过对话来改变他的态度。这类差遣的典型例子可见于耶利米书一章4-10节: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我就说:「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耶和华对我说……摩西(出三1至四17)和基甸(士六11-17)的差遣也有这一种对话。第二种主要的差遣形式是「宝座的异象」,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以赛亚书六章1-13节: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这里记述了先知出现在天上议会的异象中;在这例子,先知参与了议会的商讨过程,并在那里接受差遣。虽然很少自由先知有记下他们蒙差遣的过程,但他们多半都知道自己是被神「差派」的(赛四十八16;何八1;摩七14、15)。根据耶利米书,假先知并没有接受神这种的差遣(耶二十三21、32,二十八15)。所有旧约的先知都可以说是受感的先知,因为他们都被神的灵充满,可以述说神的话。然而,不同类型的先知却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为了界分受感先知与自由先知的行为,学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先知受感情况:失控而受感和专心而受感。在失控而受感的情况下,先知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在专心而受感的情况下,先知则可完全使用其理性的能力,但也经历到神的感动和默示。 众先知的信息一﹒信息的形式旧约先知预言中最常见的引言公式是「这是耶和华说的」,这词组在先知书内出现了数百次之多。这公式清楚指示所引介出的宣示不是出自说预言的先知,而是以色列之神的话,祂把那要宣讲的话告诉了祂的先知。先知使用这公式也是重申他蒙神差遣的意识。以上述词组引介出的预言中,神以第一身来说话。事实上,所有以色列先知的预言,都是以以色列神直接说话的形式来表达的。「耶和华如此说」这引言公式被称为传信者公式。传信者公式应用于世俗生活的例子可见于创世记三十二章3-4节:雅各打发人先往西珥地去,就是以东地,见他哥哥以扫,吩咐他们说:「你们对我主以扫说:『你的仆人雅各』这样说……」其他例子可见于民数记二十二章15-16节,士师记十一章14-15节,列王纪上二章30节及二十章2-3节。然而,这公式应用于先知的言论中,并不保证必是出于神(耶二十三31)。先知言论中还有其他的公式,包括另一个引言公式:「要听耶和华的话」(赛一10,二十八14;耶二4,十1,十九3,二十二2;结六3,二十47;何四1;摩七16),以及一个结语公式:「这是耶和华说的」或「这是我耶和华说的」(赛二十一17,二十二25,二十四3,二十五8,四十5;结五13、15、17,十七21)。 古典先知用了许多不同的文学形式来表达他们的预言。两种较常用的形式是审判的宣讲和救恩的神谕。审判的宣讲最少包含两个主要成分:责备及宣告审判。列王纪下一章3-4节是审判的宣讲的好例子:1.引言——「但耶和华的使者对提斯比人以利亚说:『你起来,去迎着撒玛利亚王的使者,对他们说……。』」2.责备——「你们去问以革伦神巴力西卜,岂因以色列中没有神吗?」3.宣告审判——「所以耶和华如此说:『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4.结语——「以利亚就去了。」另一种先知言论中常用的公式是救恩的神谕,其中以赛亚书四十一章8-13节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详述神从前与以色列之交往——「惟你以色列──我的仆人,雅各──我所拣选的,我朋友亚伯拉罕的后裔,你是我从地极所领来的,从地角所召来的,且对你说:你是我的仆人;我拣选你,并不弃绝你。」2.救恩的应许——「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3.描述神拯救行动的结果——「凡向你发怒的必都抱愧蒙羞……。」4.神作这行动的基础——「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必搀扶你的右手,对你说:不要害怕,我必帮助你。」其他先知言论的固定形式包括有救恩的预言(赛四十三14-21)、救恩的宣告(赛四十一17-20,四十二14-17,四十三16-21,四十九7-12),以及灾难的神谕(赛五8-10,十1-4;摩五18-24,六1-7;弥二1-5)。二﹒信息的内容有格言说:旧约先知并不是「预测未来者」,而是「警告者」,这并不全然正确。所有古典(写正典)的先知都预测未来。然而,这种预测并非基于人类的好奇心,只想知道未来会如何,而是基于过往或现在人违反圣约将要带来的后果,或基于一个未来的拯救行动,那行动将使失望的人重获希望。旧约中所保存的先知言论原本多半都是公开的宣告或讲辞,这些先知的宣讲大部分都是由以色列的罪恶和背逆所引起的。何西阿和耶利米责备以色列,因为她毁了圣约(耶十一2、3;何八1)。被掳前的先知大胆地批判他们当日的宗教祭仪(赛一11-17;耶六20,十一14、15,十四12;参耶七21-26;何六6,八13;摩二6-8,三4,五21-27;弥六6-8)。阿摩司书五章21-24节是一段典型的反祭仪的谩骂: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当我们考虑说许多先知都对祭仪持反对的立场,有几点是须留意的:(1)宗教敬拜有时会被异教的传统和习俗所侵入,在被掳前的时期更是如此。(2)墨守成规的敬拜礼仪所引起的自义,加上对五经道德要求的逃避,是先知批评的焦点。(3)先知常指以色列违反了诫命;五经中的众诫命是包括礼仪责任和道德要求的;旧约并没有界分礼仪与道德律法。先知常与社会公义和社会改革结上不解之缘,毫无疑问地这些事情都是他们信息的重要层面。阿摩司责备富人欺压穷人(摩二6-8,四1,五11,八4-6),他斥责淫行(二6-8),以及那些受贿的人(五12)。何西阿列出当时盛行的恶行,包括说谎、杀人、盗窃、行淫和拜偶像(四2),拜偶像的行为尤其是他指摘的目标(八5,十一2)。这种对以色列行为激烈的指摘是基于神对以色列那不息的爱(赛四十三4;耶三十一3;何三1,十一1、4,十四4;玛一2),是跟祂对以色列的拣选分不开的(赛四十三1;耶三十三24;结二十5;何三1-5)。神对以色列之爱和拣选的密切关联,可见于何西阿书十一章1节:「以色列年幼时,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马太则看见其中有谈及弥赛亚的层面(太二15)。由于神的爱和拣选在出埃及的事件中向以色列人启示了,所以「出埃及」这表达方法含有拯救的寓意。以色列反叛的程度令先知有感讲述一次新的出埃及,暗示神子民的罪恶,需要一次比原有的出埃及更新更彻底的出埃及(赛四十三1-7、14-21)。正统的先知不单关注以色列的罪过,及随之而来难免的历史性审判,他们也关注那将来最后要达成的无上福分。若末世论的定义是论及那旧秩序(或旧时代)结束或前后所发生的最后事件,以及神所定立的新秩序,那么许多正典知所传讲的信息都可说是全然末世性的。这种末世观念之一是「耶和华的日子」。耶和华的日子这观念首先出现在阿摩司书,在那经文里,重点放在那日要临到以色列的灾难。尽管阿摩司的重点放在灾难中,但耶和华的日子对以色列来说,仍是拯救和审判并重的。虽然我们可以说耶和华的日子之灾难已在主前722年(撒玛利亚陷落)和586年(犹大陷落)两次历史事件中实现了,但这些预言仍有一些特征,显示预言超越历史性的应验,还期待着末世性的应验。由于先知主要的信息集中在审判的主题,因此,耶和华的日子之基本概念便是一个神审判的日子(赛二12-22;俄15;番一7-18,二1-3,三8)。虽然先知宣告了审判,但最终仍预言以色列要从被掳之地归回(耶二十九10-14,三十3;俄19-21;弥七8-20)。虽然以色列要为背叛圣约而受苦,但一群余民会存留(赛十20-22,十一10-16,二十八5,三十七4;摩九8;番二3,三12、13)。由于以色列人看「救恩」主要是现世的,所以救恩包括一些福分:如长寿、生养众多、物产丰饶、得胜敌人、安享太平、水源充足等。为了跟这救恩观念谐协,未来的时代也从上述角度来陈述,如在阿摩司书九章13、15节:耶和华说:日子将到,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踹萄葡的必接续撒种的;大山要滴下甜酒;小山都必流奶……我要将他们栽于本地,他们不再从我所赐给他们的地上拔出来。这是耶和华──你的神说的。先知想象未来的理想世界时,用了从前黄金时代的形象,而从前的黄金时代正是末日景象的先存者。以赛亚想象狼与羊、牛与熊和平共处时(赛十一6-9,六十五25),他的观念是源自伊甸的传统,其中描述人、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堕落之前,是十分完美的。末日的以色列若没有领袖,会是反常的现象,但未来的君王又会是怎样的呢?大卫自己,或一个极像他的人,会再来带进一个像大卫和所罗门那时的黄金时代。以西结书三十四章23-24节这样说: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们,牧养他们,就是我的仆人大卫。他必牧养他们,作他们的牧人。我──耶和华必作他们的神,我的仆人大卫必在他们中间作王。这是耶和华说的。神与大卫所立的,不是一个有条件的约,而是一个绝对不可违反的约(撒下七4-17;诗八十九;耶三十三19-22),先知就是按这认识,可以有信心地期待大卫王位之重建(耶十七24-26,二十三5、6,三十三14、15)。虽然正典先知著作中只有很少是明显的弥赛亚经文,但他们期待一位像大卫的理想君王,则成了后来所有弥赛亚盼望的基础。预言的式微被掳归回时期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预言仍十分活跃,但有许多改变导致预言显著地消失。其中一种改变是预言的威信显著地衰微了,从以下撒迦利亚书十三章2-6节话可见一斑: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我必……使这地不再有假先知与污秽的灵。若再有人说预言,生他的父母必对他说:『你不得存活,因为你托耶和华的名说假预言。』……那日,凡作先知说预言的必因他所论的异象羞愧……」预言威信之失落最少有部分原因是假先知不断增加,犹太人却缺乏基本的能力去分辨真先知与假先知。预言停止的另一个因素是,犹太教领袖圈子里认为说预言的灵,已从以色列中除去了(《马加比一书》四46,九27;《巴录二书》八十五3)。后期的拉比认为说预言的灵已随着先知哈该、撒迦利亚(两者均为主前六世纪后期的人),和玛拉基(主前五世纪中期?)的工作而停止。他们相信真先知的声音已绝于以色列,起码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先知书的神圣正典地位,这些先知书正典在玛拉基书写成之后不久必定已成形。预言式微的第三个原因是:它渐渐改变形式成为文士式的启示文学。我们只能透过启示文学──早期犹太文学一种特别的体裁──来认识启示学。启示学的特征主要是外表看来十分消极。先知的思想是期望神在历史中行事,重建以色列,带来理想的、伊甸园式的境况;启示学则认为这境况只有经过神激烈的干预才会出现,激变会带来历史的结束,世界会再被创造,让义人居住。启示学另一个特征是认为启示是神秘的,是需要解释才能明白的。旧约先知启示其中一个主要的特色,却是它的直接性,可以实时被理解。在启示文学里──包括旧约里的启示文学,因它是始源于旧约──作者强调神的启示是间接和含糊的。在主前六世纪的先知如但以理和撒迦利亚的经历里,异梦和异象若没有使者的解释是无法明白的(但七至十二;亚一7-21,四1至六8)。因此启示便成为了一种奥秘,需要藉文士的专门知识和智能来解明。 两约之间时期犹太教中的预言在许多被掳后期的先知书(但以理书、约珥书和撒迦利亚书)中,明显看见启示文学的倾向,到了希罗时期(主前332-主后135),启示文学在巴勒斯坦便可说是成熟了。主前三世纪,犹太圣经的先知书正典已完成了,那时较近期的先知著作很难被广泛地接纳,加上预言的威望已锐减,情况就更甚。虽然如此,许多启示文学却写成了,这些作品并非以作者的真实名字写成,而是假借以色列有名望的古人,如亚当、以诺、摩西、巴录和以斯拉。启示文学,除了圣经中的但以理书和启示录外,全都以虚假的名字写作,以提高作品的价值。犹太教官方圈子里虽认为预言之灵已不存在于以色列中,但启示学者的观念却颇为不同。他们声称的默示程度显示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与摩西的启示看齐(《以诺一书》九十一1,九十三1;《亚当与夏娃生平》二十九2;《以诺二书》二十二4-12;《禧年书》一;《巴录二书》五十九)。对这些作者来说,「预言性的」默示是实在的。在《以斯拉二书》的启示里(约主后80),作者(装作是圣经中的以斯拉)声称犹太圣经已完全被火烧毁,后来神让以斯拉喝下一服火辣的药,在其后40天,神给他默示,他便在5位书记的协助下,重写了24卷失去了的正典书卷和另外70卷书卷。神告诉他,那24卷书是给配与不配的人看的,另外的70卷(无疑即现今的启示文学)必须留给有智慧的人看(《以斯拉二书》十四45-47)。这启示书的以斯拉被看为最后一位先知(《以斯拉二书》十二42),而他所声称的默示令人吃惊。启示学者不像圣经中的先知,先知向全以色列讲话,他们则只向一个被拣选的小群作启示(《以斯拉二书》十二37、38):因此写下这些你们在一本书中见过的事,并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你们要把这些事教导民中有智慧的人,就是你们知道他们的心能明白和保守这些秘密的人。主前一世纪,圣经中的先知被列入正典后,预言作为奥秘之解释,这观念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犹太圣经本身被看为神隐藏之奥秘的宝库,这些奥秘需要有受感的人用专门知识去解释。这观点在昆兰社团的著作中明确地反映出来了。昆兰社团是犹太教里一个相信启示学的流派,他们从主前一世纪至大约主后66年昌盛起来。在这社团所写的《哈巴谷书注释》七章1至4节中写道:神便吩咐哈巴谷写下那些在最后的世代要发生的事,但祂并没有让他知道终结的时间。至于祂说:「使读的人容易读」(哈二2下),这句的解释是关乎公义的教师,神已把祂仆人众先知的奥秘的话,全向这公义的教师解明了。预言的概念在两约之间时期最后的发展是:预言被看为末世的现象,即末后的日子之特征。昆兰社团中的公义之教师及其跟从者使用灵意解经法去解释,认为哈巴谷与其他先知是讲及解经者活在其中的时代,他们看那时代为末日。在旧约先知著作中,许多地方显明神的灵之浇灌是末时才发生的事件(赛四十四3;结三十六26、27,三十七14,三十九29;珥二28)。昆兰社团认为圣灵已浇灌在他们身上了,显示末时即将要来临。两约之间时期的预言是末世性的。从主前一世纪和主后一世纪所出现的众多弥赛亚和弥赛亚运动可见,这些弥赛亚大都自称为先知(徒五36、37,二十一38)。此外,第一世纪的犹太人物如约瑟夫和斐罗似乎都看自己为先知。新约中的预言早期基督教跟我们在两约之间时期所认识的少数自我传讲的先知有很大的分别,早期基督教以先知活动的狂涛开始,一直延续至主后二世纪。耶稣、祂的门徒与跟随者,以及早期的基督徒,都相信他们身处的时代是旧约预言已应验的时代(可一14、15;徒二16-21;罗十六25-27;林前十11)。然而,这时代并不只是预言应验的时代,也是预言恩赐更新的时代。施洗约翰在新约中,施洗约翰主要被描绘为耶稣的先驱,他的来临是玛拉基早已预言的(玛四5-6;太十一14)。然而当约翰宣告神的审判即将来临,并对犹太人加以抨击和斥责时,他就活像旧约的先知,出来责备以色列人一样。约翰的服饰是穿骆驼毛的衣服和腰束皮带(可一6),这也像旧约先知典型的装束(王上十九19;王下一8,二13、14;亚十三4)。犹太人普遍承认约翰是先知(太十四5,十七10-13;可九11-13,十一32;路一76,七26)。路加以一种类似旧约先知书的风格记述说:「神的话临到他(约翰)」(路三2;参约一1,三1;弥一1;番一1;该一1,二1;亚一1)。马太福音三章7-10节(参路三7-9)和马可福音一章7-8节(参太三11、12;路三15-18)保存了两段先知式的讲论。在第一篇讲论中,约翰指摘他世代那些违反约中律法的人,并劝勉他们改变生活的态度。在第二篇讲辞中,约翰预言大能者耶稣的来临(太三11;可一7;路三16;约一15、27、30;徒十三25)。然而,约翰的风格又并非完全是旧约先知的风格。他的宣讲是凭着自己的权柄作的;他从不诉诸「耶和华如此说」之类的公式,他表达他的先知性讲话时,也没有当作是神的讲话一般。但纵然有上述的分别,把约翰看为旧约先知传统最后的一个代表,仍是十分恰切的(太十一13;路十六16)。拿撒勒的耶稣一般人都看耶稣为先知(太十六14,二十一10、11;可六14、15,八28;路七16、39,九8、19;约六14,七40、52)。他们作出这评估,是基于耶稣所行的大能,以及祂所发出的先知性言论及预言。虽然耶稣没有直接自称是先知,但马可福音六章4节(参太十三57;路四24)却已暗示了这自称:「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路加福音十三章33节亦说:「虽然这样,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在使徒行传,耶稣被视为申命记十八章18节所预言的那像摩西的先知(徒三22,七37)。马太介绍耶稣为新的摩西,但却没有特别强调祂的先知角色。但约翰则像路加一样,强调耶稣是末世摩西的先知角色(约七40,四19,六14、15)。福音书与使徒行传皆反映耶稣是先知的概念,但它们也强调耶稣不单是一位先知。虽然如此,在早期犹太教中,先知的概念十分重要,故此耶稣被公认为先知已经是十分重要的了。认为耶稣是旧约传统中的先知之原因,不少于以下13个:(1)耶稣的教导带着权柄(可一27),这特征可见于祂常使用的引言公式:「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这就像旧约先知带着权柄说:「耶和华如此说」;(2)耶稣的许多言论都以诗体来表达,这跟当代的拉比教导不同,反而像旧约先知所用的诗体修辞法;(3)耶稣像古代先知一样看见异象(路十18);(4)耶稣像众先知一样,说许多预言(太二十三38;可十三2,十四58;路十三35等);(5)像旧约先知一样,耶稣作出一些象征性的行动(如洁净圣殿,进入耶路撒冷,和最后的晚餐);(6)耶稣像众先知一样,在有需要时便拒绝遵守外表的宗教礼仪,而强调在道德和属灵的层面上顺服神;(7)耶稣宣告神的国快要来临,这末世性的宣告也像先知所作的一样;(8)像旧约先知一样,耶稣是劝人悔改的传道者;(9)耶稣像许多先知一样,自觉是蒙神特别呼召的(太十五24;可八31,九37,十四36;路四18-26);(10)耶稣像众先知一样,透过与神亲密相交而得着属天的启示(太十一27;路十22);(11)像众先知一样,耶稣是神的代表,服从祂就是服从神,拒绝祂就是拒绝神(可九37;参撒下七7;结三十三30-33);(12)像众先知一样,耶稣自觉是奉派往以色列人之中(太十五24,十九28;路二十二30);(13)像许多先知一样,耶稣不单宣讲神的话,祂本身也是神的话之应验。耶稣像施洗约翰,但却不像旧约先知,祂从不使用「耶和华如此说」这先知传信的公式。然而,耶稣独特地使用「我实实在在地(阿们)告诉你们」这严肃的句子来引出祂的话,显出了祂说这话的权柄。然而,耶稣又使用了许多句式,叫人想起先知的术语。其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法是「你们中间谁有」(太七9、10/路十一11、12;太十二11/路十四5;路十七7-10,十一5-8,十五4-7、8-10,十四28-30、31-32;太六27/路十二25)。这表达方式在拉比的讲论中是看不到的,但却是数位旧约先知常用的句式(赛四十二23,五十10;该二3)。耶稣又经常使用一种被称为「末世相比法」的句式。其中一个例子是路加福音十一章30节:「约拿怎样为尼尼微人成了神迹,人子也要照样为这世代的人成了神迹。」第一句是关乎一件过去或现在的事件,第二句用将来的时态比较一件末世的事件,因此称为「末世相比法」。这句式常出现于旧约先知书中,因此耶稣所使用的句式必是从旧约先知书而来(赛十11,二十四13,四十一25,六十六13;耶三十一28,三十二42,四十二18;结二十36,二十二20,三十四12,三12;俄15)。耶稣所使用的另一个具特色的句式,也可看为是预言性的,就是祂把许多话语的结构分成两部分:第一句关乎现今的状况,第二句则关乎将来神在末世所行的事。这种句式的典型例子──跟末世相比法很接近──可见于马太福音五章7节:「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一个更复杂的例子可见于马可福音八章38节:「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耶稣作了许多先知性的预言,其中包括:(1)预言神的国即将来临(可一15/太十7、8;太十23,二十三39;可九1,十三28-29)。(2)预言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可十四58/太二十六61;可十五29/太二十七40;约二19-21;可十三2/太二十四2/路二十一6;路十三34、35/太二十三37-39)。这些预言中较显著的一个,可见于路加福音十九章41-44节: 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城,就为她哀哭,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因为日子将到,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这预言在主后70年,罗马人毁坏耶路撒冷时,表面上已应验了。(3)预言人子的降临(可八38/太十六27/路九26;太十32-33/路十二8-9;可十三26、27,十四62;路十一30/太十二40;路十七24/太二十四27;路十七26/太二十四37-39;太十三40、41,十23)。(4)福音书中最长的一段预言,是耶稣在马可福音十三章1-32节所说一番关乎末世的话(参太二十四1-36;路二十一5-33),其中有许多预告,关乎耶路撒冷的被毁和这世代的终结,这些预告给编织成一段向门徒讲述的言论。 早期基督教的预言一﹒被视为一种末世恩赐的预言根据使徒行传,早期基督教预言的开始,是与五旬节圣灵降临在最早期的基督徒身上同时发生的(徒二1-21)。彼得在五旬节讲道时指出圣灵降临,和随之而来的预言(在早期犹太教中,神的灵基本上就是预言的灵),是约珥书二章28-29节之预言的应验。使徒行传二章16-18节引述如下: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神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做异梦。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经文清楚指出说方言的现象给看为一种说预言的活动(徒二4、17,十九6;参十六7)。此外,由于圣灵已浇灌在所有早期基督徒身上(那灵是预言的灵),所有基督徒实际上就是先知,或都有先知的潜质。由于约珥预期这些事会在末时发生,所以必须看其应验为一件末世的事件。因此,新约预言并不像旧约预言,它主要是一种末世的恩赐。早期基督教中预言的盛行显示末日已临在。早期基督教有一个普遍的观念,似乎认为所有基督徒既然都分享神的灵(罗八9-11、23;林前三16;加三2-5;来六4;帖前四8),所以他们都有先知的潜能(即使他们不是实在地当先知);这观点可见于彼得在使徒行传第二章的讲道中。然而也有个别的信徒特别拥有说预言的恩赐,这些人通常被称为「先知」。根据哥林多前书十二章28节(并参罗十二6;弗四11),「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此外,圣经也保存了几名早期基督教先知的名字,这些人包括:亚迦布(徒十一27、28,二十一10、11);犹大和西拉(徒十五32);巴拿巴、西面、古利奈人路求、马念、保罗(徒十三1);还有传福音之腓利的4个女儿(徒二十一8、9)。启示录的作者约翰也肯定是一位先知(启一3,二十二9、18),但他从没有采用这职衔。在启示录二章20节,约翰为我们提供了推雅推喇女先知一个隐秘的称谓,他称她为「耶洗别」,并认为她是假先知。其他基督教文献中也记下了第二世纪一些先知的名字,但有关他们的事可知的甚少,甚或一无所知。早期基督教中,作品仍存留至今的,或有相当资料存留给我们的人物,都没有一个曾自称是「先知」。施洗约翰、耶稣、保罗和约翰虽然都是先知,但却没有以这职衔自称。二﹒基督教先知的角色基督教先知是早期基督教群体中的领袖(林前十二28;弗四11),但他们都不是行政上的领袖,而是在基督徒集体敬拜之中作领袖(徒十三1-3,十一27、28;林前十二至十四;启一10)。由于神的灵在基督徒的敬拜中尤为活跃和显著,因此预言在其中是神与子民沟通的主要途径。在许多方面,使徒、先知和教师的职责是重迭的。使徒如彼得(徒四8)和保罗(徒十三1)同时也是先知和教师。事实上,使徒似乎是拥有神赐给教会的所有属灵恩赐。先知也负上教师的任务(林前十四3、4、19、31),不过他们又不像教师,因为他们的话带有直接的神性权柄。教师主要的职务是解释旧约的意义和始自耶稣的传统。先知像使徒和教师一样,不会在地方教会负责任何职务如监督、长老和执事等。他们不是在个别群体中拣选出来的,而是蒙神的差遣,因此所有地方教会都尊重和接纳他们。早期基督教的先知有周游的,也有定居的,而周游的先知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的教会比在欧洲教会更盛行。根据使徒行传十一章27-30节,有一群先知,包括亚迦布,由耶路撒冷旅行至安提阿。后来,亚迦布又曾由耶路撒冷前往该撒利亚,向保罗提出警告(徒二十一8-11)。犹大和西拉两人都是先知(徒十五32),他们把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长老的信件带给在安提阿的基督教会(十五22-35);他们之所以特别蒙拣选来执行那任务,似乎是由于他们具有先知的身分。先知约翰写信给在小亚细亚7个不同的教会(启二至三),很可能因为他已透过以往的探访认识每一个教会。另一方面,许多先知似乎是长驻在所属的教会中,而只在当地行使其先知恩赐(林前十二至十四)。三﹒预言的功能据保罗所说,预言的主要目的(其他属灵恩赐亦然)是建立和造就教会。根据哥林多前书十四章3节,保罗说:「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4节,他又说:「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保罗详尽地讨论属灵恩赐的课题,尤其说方言和作先知讲道,因为哥林多信徒过分着重了说方言。保罗原则上不反对说方言(林前十四18、39),但由于所说的方言不是人人皆懂,所以教会不能得造就。作先知讲道所说的内容,是一些受圣灵所感而说出的、容易明白的言论,对所有与会者都产生造就、安慰、劝勉的作用(林前十四20-25、39)。作先知讲道能劝勉和坚固信徒这一点,也曾在使徒行传中强调。使徒行传十五章32节说:「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整卷(使徒行传二40,九31,十一23,十四22,十六40,二十1、2)都强调先知行事的重点是劝勉和安慰。基督教先知讲道那种勉励人之功能,实际上是基督教先知预言所独有的。普遍来说,旧约先知信息中几乎完全没有道德上的教训,在犹太教的启示学上也甚少谈及。然而,在施洗约翰、耶稣和早期基督教的信息中,道德上的教导却占了一个十分强的部分。四﹒基督教预言的内容虽然知道基督教先知讲道的主要功能是道德上的教导和勉励,但这并不能告诉我们预言的内容是甚么。在早期基督教中,先知的话有时可在重要的决定上提供神的指引。保罗和巴拿巴透过先知的话,被选派去肩负特别的任务(徒十三1-3;参提前一18,四14)。保罗和提摩太也可能是透过先知的话,被禁止在亚细亚传福音(徒十六6),他们也同样被耶稣的灵禁止前往庇推尼(十六7)。也许预言最通常的用途是预测未来。亚迦布曾预言天下有大饥荒(十一28),以及保罗很快会被捕(二十一11)。其他先知也曾预言保罗即将会下监(二十23)。约翰在启示录中之预言,全都指向未来的事件,在末日要逐渐显现的。然而,约翰详尽的预言并非为了满足听众的好奇心,而是要安慰和鼓励那些在逼迫和试炼中的读者。五﹒基督教预言的形式基督徒先知不像旧约先知,他们不会常以神或耶稣直接讲话的形式传信息。因此,他们很少使用传信者的公式。然而,亚迦布说预言时,却使用了这公式,使徒行传二十一章11节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里」。启示录二至三章的预言书信全以第一身的形式来书写,而说话者就是复活的耶稣。每一封信都以如下的公式来结束:「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二7、11、17、29,三6、13、22)除了这些甚少出现的先知预言公式外,在早期基督教文献中,很少把先知言论正式标记出来的。六﹒基督教预言的式微虽然直至主后第二世纪中期,基督教先知仍有出现,但他们渐渐被视为异端。正如以色列历史中被掳后期一样,到处充满假先知,护教的能力又很弱。预言式微主要是由于其主要职责──道德上的劝勉和安慰信徒──已不再是独特的,预言很快便给早期教会其他的职事所取代了。此外,新约正典逐渐形成,直接的启示也没有教会初期那么重要。先知消失了,但「圣经的训勉」(罗十五4)仍然存在。DavidE.Aune另参:「假先知」;「先知,女先知」;「异象」;「梦」;「以色列的宗教」;「圣言」;「应许」。――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